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问小孩不上幼儿园可以直接上小学吗?
幼儿园,孩子,小学请问小孩不上幼儿园可以直接上小学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深有体会,我大巴山农村的80年的,没上过一天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直接上的镇中心小学,因为副校长是我堂叔,不然进不去,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还有村小学,我记得我们队上一共就3个小孩进了镇中心小学,一年级开学考试数学5分,语文8分,好像对的还都是选择题,aoe都认不到,教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无语了,好在我们当时的语文老师班主任孙老师大美女是重庆下来支教的知青特别有爱心也特别有能力,每天的知识只要我们没掌握放学必须留下来重新学习,我记得我的第一学期几乎是天天留下来,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的回家,我只得一遍一遍的跟着老师的教鞭读着Bamawoxianghuijia.好在我不算笨,一年级下期就开窍了,学习突飞猛进一路从小组长到班长兼任学习委员,一直到小学毕业,现在很多老同学都还叫我老班长,感谢我的孙老师,感谢我启蒙的所有老师,最后我想说的是幼儿园还是要上,不然要走很多弯路,要比同学付出更多努力[害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和你的想法一样,也问过很多人,只是从来没有人回答过我!
好像上幼儿园成了必须,到年龄就得上,即使有人在家带着孩子也必须去上。理由是让孩子有集体意识,有自主能力!其实我很不赞成!
成年人的世界很难,生在中国,从小就被教育集体意识,什么都要集体概念,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自我,没有个性,有一点儿叛逆,就会说是坏孩子不听话,慢慢长大的孩子,哪里有什么个性有自己的思想呢,更别谈什么创新能力!
教育被产业化资本化,小孩子教出来都一个模子,有什么意思!
有人说不上幼儿园,上小学面试都通不过,因为幼儿园教的东西你没学过!人家在幼儿园里学会了拼音,学会了算数,你只学会了玩儿学会了快乐,还有简单的和人说话,这和现在的教育理念相悖!所以,不管什么原因,你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就是格格不入的存在!
就算你觉得你可以教孩子学习,你周围的邻居也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和你家孩子。尤其是那些送完孩子上学的,别的时间闲着没事的大妈们,就等着八卦你家的事儿不嫌多呢!
所以,哪怕晚点儿上,经济允许不要让孩子在家,想法很好,可是不现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确实没有规定一定要上幼儿园。但是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你就能自己衡量究竟有没有上幼儿园的必要了。
一、让带孩子的家长缓口气。
3周岁甚至有些早教2岁多就能入学,相比起刚刚走路稳了,跑步偶尔会跌倒的孩子,这个年龄段就如一台不断电的发电机,从孩子睁眼到闭眼,几乎无时无刻你都要看管着,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的追着你问,就是非常好奇,家里的东西,这里弄弄,那里掰掰。给电子产品确实可以安定坐下来,但弊端又来了,太小的孩子总看电子产品对视力也好,对脑部发育也好都是坏处多多。这时候的家长比上12小时班更可怜,更憋气。
但,要是送孩子上幼儿园呢?早上到校有早餐,上午天气好老师会带着做做运动,简单教一些知识,中午吃好了,睡午觉,起来玩玩游戏,看看绘本,再来个下午茶,等家长接放学。几乎都不会无聊的同时,作息正常,内容丰富。而家长从早上7:30-下午2:30或者有些晚的3:30,家长在家做做家务,或者缓口气,安静一下,不挺好?
二、学习行为习惯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上小班前还穿着拉拉裤晚上睡觉,吃饭时总是不好好吃,上厕所总是非常急才喊或者才去,在家东西乱丢,不讲道理。
但上了幼儿园就会有所改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幼儿园对于一些行为会有规律性的引导,甚至有其他小朋友一起,竞争做好孩子也好,看着大家都这样自己也这样也好,就会渐渐同化,从而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
反之,例如当你教育孩子一些行为习惯的时候,不是无时无刻都是爸爸或者妈妈一个人看着,也不是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都一样,就拿洗手后爸爸喜欢用毛巾檫手,妈妈喜欢用纸巾,到了孩子那就会分不清究竟用什么檫,那就檫身上呗。但幼儿园每个班级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专属的小毛巾,用于檫手的,全班全校都这样,目标清晰明确,集体上厕所,集体洗手,集体到毛巾架找自己的毛巾檫手,久而久之,孩子潜意识就有这样的习惯。
三、群体生活
作为家长,哪怕你每天带孩子到公园或者孩子聚集的地方玩,让孩子多接触,你都无法避免的是比孩子小的,怕孩子一不小心给推到了,比孩子大的,又怕被欺负了,你跟着吧,孩子们玩得也不痛快。一旦发生情况,双方家长都明事理还好说,其中或者双方不明事理的(也不一定不明事理,就是遇到孩子被不是故意的的推到了破皮了,是家长都会急眼),争执,吵闹,甚至骂骂咧咧,这是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
而在幼儿园,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会第一时间为受伤的孩子先处理好,平心静气,中立地了解事情,不偏不倚给孩子们讲道理,错的应该要怎么做,受伤的也应该如何安慰如何开导等等。
上一篇:想跳槽,你的资本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