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赫尔松战役双方有没有可能在G20会期开战?
赫尔,乌克兰,俄罗斯赫尔松战役双方有没有可能在G20会期开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欧盟:俄罗斯中断天然气供应对欧盟是致命一击,预计将迫使欧盟加大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力度,意图通过乌军赫尔松战役的胜利打击俄军士气、影响俄国内民意,促使俄国发生政治和政策变化,实现俄军退兵并恢复天然气供应。
美方:中期选举在即,拜登急于取得赫尔松战役的胜利帮助民主党拿下选举,预计拜登政府将竭尽所能给予乌军支持。顺便说下与美国同体的英国,新当选的女首相会抓住机会证明自己是更铁的娘子,而支持乌克兰就是当下最好的机会,特拉斯大概率继承他约翰哥的援乌政策,并表现得更积极。
总之,对于乌军和俄军来说,赫尔松战役都是不能输的;乌军输,则一马平川,尼古拉耶夫陷入危险;俄军输,则证明仅靠现有的合同兵无法达成“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必须“宣战”,以便能将义务兵投入战场。综合四方战略意图来看,赫尔松战役的烈度将是空前的,将会是一场添油加醋式的会战,预计至少将持续到10月底才会决出胜负。
二、双方战术战法预测
最近有网友提到了1949年的天津战役,然而,即便停战一年,俄乌双方都没法训练出1949年全球巅峰状态的30万轻步兵,更没法赋予双方军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决定了所谓的“赫尔松大反攻不会是摧枯拉朽式的”,既不会是乌军摧枯拉朽地进攻,也不会是俄军摧枯拉朽地反击。经过六个多月的战斗,该试的错已经试了,双方不会再出大的错误,战役不会产生戏剧性变化,接下来就是稳扎稳打,决定最后胜利的是战术的进化和武器的升级。
乌军战术战法预测:蚕食进攻
赫尔松地区是平原丘陵地貌,敌情侦查很容易。除了道路两旁几十米宽的防护林带和村庄,大部分地形是裸露的农田,难以隐藏。这种地形适合大炮兵火力支援下的师级规模机械化步兵进攻,但乌军在该地仅有旅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如集中使用,容易被俄军侦查到;虽然俄军飓风火箭炮散布范围大,但密集覆盖发射,打击集群装甲目标还是有效的。因此,预计乌军不会发起大规模进攻。
预计乌军将采用多点进攻战术,赫尔松约150公里长的战线,可能会有多达十几个进攻点,每个进攻点投入约1个坦克排和1个步兵连,背后2-3公里是预备队、无人机分队和迫击炮连的近距离支援,背后约10-20公里则是155毫米榴弹炮的远距离支援。乌军投入坦克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摧毁俄军固定工事和有限的装甲目标,为步兵进攻提供直接火力支援;二是暴露俄军远程炮兵位置,为乌军反炮兵作业提供信息。就这样,乌军可能采用蚕食战术,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争夺,最终慢慢达到收复赫尔松的战役目的。
俄军战术战法预测:阵地防守
由于桥梁受到破环,俄军很难再向赫尔松地区增援重装备,重火力支援主要依靠南岸远程炮兵。随着战事的发展,驻守在赫尔松地区的约两万俄军的重装备预计9月底消耗殆尽;南岸俄军军火库不断被摧毁,大量弹药补给需要从五百公里外的俄罗斯本土运送,运输过程还会面临乌军海马斯的攻击,因此俄军南岸炮兵的支援恐怕有限,赫尔松地区俄军主要依靠坚固阵地、迫击炮、单兵武器阻止乌军进攻。
三、战役发展阶段预测
整个赫尔松战线的深度大约四十公里,在战役前半段,俄军南岸炮兵距离远,152毫米榴弹炮够不到,飓风火箭炮散布范围大,只能打击集群目标,且面临乌军海马斯的反击,能起的作用不大。因此,在前半段,俄军很难抵御乌军进攻。设想下,如果俄军主动后撤二十公里,集中兵力与武器,在南岸远程炮兵的支援下,依靠这半年构筑的坚固阵地,慢慢消耗乌军似乎更加有利。
总之,预计9月底,俄军极有可能会被乌军压缩到大约20公里深度、100公里长度的条状战线上,乌军继续稳扎稳打主攻赫尔松主城区和新卡霍夫卡。俄军为了守住最后的防线,将抽调任何可用的常规技术装备,特别是152毫米榴弹炮和飓风火箭炮向乌军倾泻炮弹;甚至空天军也不惜代价每天出动上百架次的SU24和卡52攻击乌军,给乌军造成杀伤。在北约战场态势信息支援下,越来越完善的乌军反炮兵火力将会投入更多资源攻击俄军南岸炮兵和军火库。这将是开战以来最惨烈的炮战,预计10月底,赫尔松主城区会被双方叠加的炮火摧毁,双方将损失2、3万人和上千件大型装备。
四、战役结果预测
仗打了这么久,已经没有秘密,决定赫尔松战役结果的是双方能够投入的资源。算上第聂伯河南岸和克里米亚俄军,双方的炮兵、装甲兵、步兵实力基本相当(双方的空军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第聂伯河桥梁被摧毁,赫尔松地区的俄军处于半孤立状态,受限于炮击精度问题,以及受到海马斯的抑制,第聂伯河南岸俄军只能提供有限间接火力支援,赫尔松地区俄军处于劣势,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六个多月来,乌军得到了西方自行火炮、轻型榴弹炮、坦克、高精度火箭炮、防空导弹、反辐射导弹援助,逐渐形成了接近完整的现代化武器体系,通过高强度战斗,乌军战斗力得到了迅速提升,俄军在赫尔松地区硬守恐怕是守不住的。相反,失去赫尔松对于俄军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丢下赫尔松这个大包袱,承认北约支援下的乌军实力,借助第聂伯河天然屏障维持战场均势,宣布总动员,再造军工业,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和装备产量,加强训练,才是长远之计。毕竟,远大的目标需要与之匹配的意志、人力、物质为基础。而能做到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才是胜利的开始。
但是,即便赫尔松战役失败,总动员对于俄罗斯来说仍然是困难的,涉及的政治、经济、军队管控等问题太多、风险太大。欧盟和俄罗斯极有可能进行谈判,达成一个“短期停火协议”,恢复天然气供应,毕竟俄罗斯也需要维持产业工人工资,获得财政收入,为自己赢得扩充军备的时间。
“特别军事行动”就像把水烧到45度,水只是温了,但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可冷可热。现实是,水不烧到100度,即烫不伤对方,也不能获得潜在盟友的放心支持。只有总动员,展现不可逆转的取胜意志,投入举国资源,俄罗斯才能吓垮北约,潜在盟友才敢提供技术与物质支持,真正的凛冬才会来临。而促成这个转折,恐怕需要乌军将战火燃烧到克里米亚,这很可能会是2023年的事情。
总之,关注乌克兰战场,我们不仅要客观观察,总结战场经验为我所用,更要把视野扩大,想象力放开,预测任何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可能发生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这样的研究预测更有意义。仅仅出于感情因素盼望谁24小时、一个月获胜毫无意义,毕竟这是战斗,是生与死的对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