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戒尺”引争议,老师“惩治权”的度在哪里?
老师,戒尺,学生“戒尺”引争议,老师“惩治权”的度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戒尺”引争议,老师“惩治权”的度在哪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退休前只在大学当过老师,当时有一个困惑就是……对于犯错的学生如何“惩戒”?
有一个研究生瞪眼撒谎(本来是给私人老板去干私活了,愣说去看他患病的爷爷),事发后只能冲他发了一通火,却不好惩戒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度”在心里。
这个“度”谁也没有办法界定。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适用的“度”不一样。有的人只要说两句就有作用,而有的人就是打骂也没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戒尺”应该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伤人身,人身功击就是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尊师重教主要体现在官方对教师待遇的改善层面,而社会层面还不如以前,以前只有学生的错,家长老师是一条战线,一起批评教育学生,学生对老师有敬畏之心的。家长很感激老师对子女的严格教育,哪怕骂和打(前提只要不打坏),那时戒尺、竹根是老师常备的,但也不常打,更不会全班人都打,常被打的也就一两个“老油条”,也很少被打出问题的。学生被老师打了是不敢告诉老师的,父母要是知道孩子被打了也是同村的某个孩子告诉的,要是父母知道孩子被打了,不但不会到学校找老师的麻烦,还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该打的,谁叫你不听老师的话,我还要端水给老师洗手。”
二十一世纪后,观念来了180度的变化,孩子精贵起来了,骂不得、碰不得、批评不得,更打不得,老师被迫躺平,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紧张,学生不再敬畏老师。现在有关部门又想老师重拾“戒尺”,使用“惩戒权”,可是老师敢用这个“惩戒权”吗?除非有律师在旁指导。所以老师能否敢举起“戒尺”,关键在社会对教师的敬畏,不是法律层面的,而是思想层面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平等主体不具有管辖权的原则来看,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主体,老师不具有惩治权,正如学生对老师不具有惩治权一样。
上一篇:6换1,76人重启杜兰特交易,马克西+首轮签能否打动蔡崇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