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隆中”是号曰的亮家吗?
襄阳,南阳,隆中“古隆中”是号曰的亮家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隆中”是号曰的亮家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襄阳“古隆中”不是诸葛亮的居住地,更与“亮家”不沾边!
“古隆中”所在的隆中山,汉代称作阿头山,《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荆州南郡时,襄阳县属于南郡,并写到“襄阳,有阿头山”,表明今天的“古隆中”属于当时的南郡襄阳县,不属于南阳郡邓县管辖,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没有任何关系。
明代时,襄简王朱见淑看中此山,并将在山上建立自己的陵园,对原来已经存在的云居寺给予搬迁安置。今天山下的“广德寺碑”记述的很完整,却没有写到,对“亮家”进行安置的只言片语。
再一个,明代时期诸葛亮被封为“武灵王”,成为“神圣”人物,朱见淑是没有任何资格和胆量,敢拆除“亮家”的。这两点儿就可以肯定,明朝时期的所谓“古隆中”、“亮家”,根本就不存在。
清末时期,此地修了一座牌坊,荒芜瘆人,狐狼出没,当地人记忆中说是一个贞节牌坊,后来人们看到“古隆中”牌坊后,阿头山才改名为“隆中山”,原来的贞节牌坊却消失不见了。
1985年后,襄樊市政府在此地建设“古隆中”风景区,开挖“诸葛井”,将襄简王神道碑修改成“草庐”碑,另一面刻上“龙卧处”,表明此地也是龙子龙孙的长眠之地。
在朱见淑陵墓旁边,搞了一个草庐遗址
后又配套了“躬耕亭”“躬耕田”“抱膝亭”………
2001年又为诸葛亮的夫人,修建故居地。
这一切表明,现在的“古隆中”,只是一个建筑在明王陵上的一个公园,人造景观,与“亮家”“寓居地”没有任何联系,更无资格去碰瓷“躬耕地”“三顾处”“隆中对”等,这些出自于南阳隆中卧龙岗的历史典故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南阳真隆中,襄阳假隆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余自隆中结庐于南阳卧龙岗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知识普及:襄阳县汉朝初成立,南阳县在隋唐开始成立、即宛县改名南阳县。所以诸葛亮时代有襄阳县、宛县,而无南阳县。在县名的确立上,襄阳县早于南阳县500年之久!在汉朝南阳只有一个名称"南阳郡″。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在南阳郡邓县的隆中!而宛县改南阳县在隋唐。所以"南阳县″名称的历史並不长,比襄阳县名称晚多了。王莽曰篡改南阳十年(历史不认),比襄阳县名称晚了二百多年。而正统隋唐的反复改南阳县名更比襄阳县名称晚八百年。如果是说宛县、申县到很长久,比襄阳县名称早得多。这是历史且改不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说一说号曰亮家的起因,是晋时襄阳人习凿齿说的亮家于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且是在邓县。后来襄阳人又把号曰隆中改“古隆中”并说是诸葛亮躬耕地,到底是不是亮家或者是不是真的诸葛亮躬耕地呢?
我们就从“古隆中”这块地方去追根溯源。我们先从“古隆中”时期倒查,称“古隆中”前此地是襄简王坟地,襄简王坟地前是唐贞观年间建的云居寺所在地。
从唐贞观年间云居寺到明朝襄王三世坟地建坟地于此,八百余年一直没有号曰隆中的存在。同时襄王三世在建造阴宅时也做过拆迁安置的,有现在的广德寺碑文为证,为啥只搬迁安置云居寺?而没有号曰亮家的拆迁安置呢?而且云居寺的拆迁安置还树碑立传了!为啥号曰亮家没得到任何的拆迁补偿呢?也没有襄阳地方志上有任何记载呢?为啥不给亮家树碑立传呢??是这八百多年襄樊人集体得了“健忘症”了吗???
真实情况是:号曰隆中改“古隆中”纯属杜撰、无中生有、造假碰瓷诸葛亮躬耕地的。
打磨襄简王神道碑改草庐碑!
泥嘴镇改卧龙镇!
植物园又改卧龙岗!
不管怎么也掩盖不了号曰隆中的造假事实!
“古隆中”不古!
襄樊考古队发掘证实:“古隆中”三顾茅庐处正下方是襄简王坟头!
怎么拿诸葛亮也掩盖不住襄王三世的坟地阴气啊!
事实证明:号曰隆中改“古隆中”绝对是杜撰出来的!事实胜于雄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习凿齿的号曰,意思就是道听途说的意思,一点可信度没有,首先就可以排除掉。至于资治通鉴,一直都说的亮宅,寓居,自始至终没有提一句躬耕。最后只有诸葛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才是不容质疑的唯一可信证据。至于其他的都属于臆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