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讲讲你的高考故事?
我的,自己的,的是讲讲你的高考故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那些书上的题,我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遍!因为,我要高考!诗和远方在前方向我招手!
那个时候回到家里,妈妈最爱问的是:考试过吗?怎么样啊?能考上吗?每年花费那么多的钱?我记得我最爱回答的话是差不多,还行吧。妈妈又会说,差不多?差多少?反正考不上,咱家......妈妈的话没有说完,我也明白我考不上,将是什么样的结局。我真的很害怕,害怕自己考不上学,因为考不上学,我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因为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当孩子王的爸爸每个月拿回家的那点钱。俗话说的好,家有一斗粮,不做孩子王。可是爸爸偏偏就是孩子王。1998年,那个时期,我们这个地方的教师工资因为某种原因,迟迟拖欠,发不到位。一家人的经济来源靠妈妈给别人家当保姆,每个月那120元。姐姐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每个月都会从自己可怜的工资里,挤出钱来贴补我们这个家的生活。我理解妈妈问话的意思,想想大姐教学也不发工资,姐夫下岗,还有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想想妈妈,真难。那个时候,她真的是恨不得一分钱摔成八瓣花。为了贴补家用,那个时候,利用假期,妈妈、二姐和我还去批发糖葫芦,一串糖葫芦只挣一角钱。我们推着车子,刚到市场里面,一串糖葫芦还没有卖出去,就被那个收管理费的——一个胖胖的女的,收去了1元钱。1元钱,在现在可不算什么,在当时,我需要卖10串糖葫芦才能换来啊。我当时哀求那个女的,她无动于衷,还把我们的车子锁了。无奈之下,只能我手心里,那被汗水浸透的1元钱,交给她。那个时候,我恨透了她——那个收管理费的。好容易开张了,挣够了本钱,我攥紧了那来之不易的钱,生怕被人夺去。为了多挣一些钱,我和姐姐还去县城北边一个村子里,去买人家那些竹条,回来用刀子削成糖葫芦的棍,妈妈亲自蘸糖葫芦......不记得,自己的手被竹条划了多少道口子,只记得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因为这份苦,真的无法用文字来形容。
回想高中三年的日日夜夜,我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幕幕。下晚自习后,大家都饿了,同宿舍的同学会用开水就着咸菜来充饥。管他咸的、辣的,能填饱肚子就行。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是宿舍晚上会熄灯,没有灯光怎么办?每天晚上我都会偷偷地打着手电筒或者是点着蜡烛学习到很晚。
曾记得有一次因为困了,把头发都烧着了,被子烧了一个洞。虽然很危险,但是为了自己那未知的未来,我只能拼了。每天早上大概三四点钟,我就会从床上爬起来,来到一楼大厅,借着楼管员那儿的灯光,去背诵、去做题。直到楼管打开楼门,我又第一个冲到跑操的地点,在那儿等候集合跑操,在等待集合跑操的时候,可以借着微弱的路灯光背诵几个单词,记忆几句古诗词。还记得那一次,老师把爸爸捎来的东西:两把蜡
、一摞草稿纸
,交给我时,同学们瞪大了眼睛。是啊,谁都是让父母捎来吃的,而我家长捎来的却是他们想不到的东西。只有我明白,这些东西在我心中的分量。三年的高中生活,我没有说过苦,喊过累。三年来,我没有请过一天假,没有旷过一节课。尤其是高三那个时期,学校为了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周六的晚上,会在操场放电影。但是我没有看过一次。因为我始终记得自己学生的职责,记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必须靠自己。我时刻告诉自己,考不上学,我没有出路。
那个时候,因为班里同学很多,尤其是文科班,100多人,在高考来临之际,乌央乌央的,全是人,各种声音充斥着耳畔。但是我始终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曾记得,有两个男同学搬到我们后面,其中一个问我,是否同意他们搬到我们后面。我的回答是,无所谓,只要你们上课不说话。这些话,现在想想可能挺让别人无语的,但是却是我当时的真正的想法,因为我的确很怕,因为周围同学说话,影响我听课,因为这关系到我的未来。
三年的高中生活,我也有我的不满,也有我的无奈。那个时候我孤单到几乎没有朋友,因为我总怕耽误自己的学习。因为我知道,我只有高考这一条路。无论前面是荆棘还是坎坷,我都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因为我无路可走。那个时期,在别人眼中,我几乎成了学习机器。无论别人怎么看我,我知道我必须在千军万马挤的独木桥上站稳了脚跟,我不能被挤下去。我唯一的倾诉对象是我的日记本。那个时候,我除了完成一天自己的学习计划外,把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一切的情绪都记录在日记本上。当然除了记录自己的苦辣酸甜之外,更多的是给自己打气,给自己信心。日记本上写的更多的,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三年来,我写了厚厚的一摞日记,上面记录了我的一点一滴,在高考前的那个晚上,我把他们撕得粉碎,一把火烧尽,也烧了我的过往。火光照耀着我的未来。
我记得那副对联,上联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伴随我走过了高中三年!
十年磨一剑。
7月7号这一天,我奔赴考场。我特意让爸妈在考场外等我,然后把包内的两个鸡蛋交给他们。鸡蛋是学校给高三生准备的,我舍不得,因为我知道爸妈更舍不得。
看到爸妈之后,我的心里很踏实。记得爸爸那个时候说,你姐高考时,他们班主任说你姐压力大,不让我们来,你还偏让我们在考点外等你。我知道爸爸的意思,但是在那个时候,我就是想见到他们,见到他们我心安。其实,我还有个小私心,就是想告诉他们,我会努力的,让他们放心。我们那时,高考一共要考5门功课,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每门卷面总分是150分,一共是750分。记得第一场语文,小作文是“妈妈只洗了一只鞋”,大作文是二选一:“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我选的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作文,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写得酣畅淋漓。
两天半的考试终于结束了。考完试,我有点不敢相信,三年的高中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吗?收拾完行李,回到家里,我还是不敢相信。妈妈说,怎么了,不结束,你还想让我供你三年吗?再读一年,我不敢想,以后的日子会是什么样,我忍不住吐了吐舌头。
高考完毕,就开始面临人生抉择,估分、报志愿。拿着书,对照答案,估算自己的分数,然后开始填报志愿。那个时候,因为语文数学外语是我的强项,我很清楚我的高考主要靠语数外,政治历史,真的有点不敢想。所以报志愿时,我选择了中文和英语专业,而且还不服从调剂。爸爸开玩笑说我,你服从调剂也不会把你调剂到历史、政治专业,看你那两科的分数?1998年报考人数 320万, 实际录取人数108.36万,高考录取率 33.86%。老天爷给我开了很大的一个玩笑。我的分数差一点不够本科线,那个时候只要够线就能走,我该怎么办?复读?难道我真的还要再来一年?等待通知书的日子里,我也曾来到我就读的高中去报名复读,但是还是下不了狠心;我也曾面临班主任老师复习一年的劝导,但是我真的不知道1999年的高考会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承受再来一年的压力,有没有再来一年的勇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