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早读对提高口语水平真的有效果吗?
发音,是一个,的是早读对提高口语水平真的有效果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问:平时在听一些人物访谈的时候,觉得他们的表达非常放松,舒适,娓娓道来。遇到喜欢的片段我也想去练习模仿。但可能平时练的段落比较正式,包括纠音班的作业也是旁白性质的。念的时间不知不觉就会很“端着”,感觉念得很硬。
请问,在注重纠音的同时,如何又能做到自然不做作。我感觉人物访谈的语言其实是很贴近生活的,应该怎样利用好这类素材,帮助自己提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与人对话,比自己念书好多了。但自己早读是成本最低,但确是最无趣的。别人,那请外教,上外语课,出国锻炼来的。语言说多了就自然。就跟你讲中文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从我一家之言来看,这里有一个前置逻辑误区。就是将朗读(也有人会归纳为播音腔)和生活化发音状态割裂开,当作是两种学习的方向,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将两者对立比较。
基本场景可以是这样的,平时努力学习发音,但是当开口使用英语时却发现说不出几句连贯的话,而且发音一下子打回了原型,磕磕巴巴。得出的结论就是发音无用论。
这个逻辑可以用一个更形象的假设来做对比。比如你的一条腿受伤了,影响了你另外一条腿的节奏。此时,你将问题都怪罪在其中的一条腿上,并考虑放弃这条腿,从而可以让你另外一条腿舒服一些。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这样做,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很清楚,四肢属于身体,是一个整体,既然一条腿受伤了,那就想办法医治好,从而恢复整个机体的能力。不会有人脑残到将彼此对立。
同样,英语的各项能力也都是一个整体。发音练习了很久却发现开口说不出东西,那不是发音的问题,应该要做的是如何平日积累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更不该将积累不足的问题怪罪到发音练习上。
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朗读还是口语化表达,都属于发音范畴,原本就应该是一个整体,而无需对立。如果一定要说区别的话,那还是有的。比如,一个人习惯坐如钟的坐姿,他是很容易做到葛优躺的。相反,一个只习惯葛优躺的,要让他坐如钟可能就如坐针毡了。这样说,是因为口语状态下的发音更多地是“不稳定“状态。因为大脑在耗用更多资源处理组词造句,逻辑衔接,情绪表达等等,因此发音上会出现时快时慢,支支吾吾,卡顿破句等现象。这类现象更多是一种降级现象。
因此,作为外语学习者,我们首先定的目标很关键。如果你看懂了这段文字,我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从上往下的兼容。朗读练习好了,要降级的自然地口语化表达,真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相反,只将各种不稳定的发音特征作为学习目标,则永远可能只是东施效颦,甚至可能变得油腔滑调,而不是自然。这其中,最要引起注意的是真正的了解自己。如是因为自己无法坚持正统严谨地训练,从而就坡下驴求其次,那就需要尽可能提醒自己。因为按照这个逻辑,最终你会出现发音不用多练了,表达流利说出东西就好了。说出东西还要语法结构,不如蹦单词来的直接易懂。蹦单词还要背单词,不如手势比划来的简单直接。聪明的人也可以看到这个逻辑最终会带你走向哪里。嗯,有可能是翻译机。
建议:
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整体,任何将听说读写等对立起来进行取舍的想法几乎就等同于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英语能力的提升建立在各个方面的整体提升上。同时,争取找到制高点,踏实严谨地练习基本功,这是唯一的捷径。
总结:
1. 发音能力的养成来自于大量的朗读练习,这是一个从刻意到习惯的过程,补的就是我们语言窗口期缺失的那段时光。
2. 在表达积累的同时,口语化生活化的发音特征会水到渠成地形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