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鸡娃”不可怕,有害的是“过度”,做清醒的父母应注意什么?
孩子,地基,自己的“鸡娃”不可怕,有害的是“过度”,做清醒的父母应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鸡娃”不可怕,有害的是“过度”,做清醒的父母应注意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叫鸡娃,不断的给孩子安排课程才叫鸡娃,那问题来了,你已经不断安排了,那还有个什么的度的啊,这就已经过度了。
其实大多数所谓的这种父母,不过是攀比心理占的更多,这种父母自己没有与其他父母在别的地方占优势,有面子,那么只能在孩子身上施压,用孩子的成绩来找回面子。
我觉得,如果你真想补课的话,不如问问孩子他喜欢什么,上一个喜欢的课程,学一个喜欢的技能,说不定以后这也能帮他吃饭。
毕竟兴趣才是第一的老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害………你这问的,我都不晓得昨反驳了。就像一个爱狗人士一样,明明心里说很香,嘴里却不愿意承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霜月出发,青笋开花。我是霜月青笋。我先提问一个问题,大家如何来评定这个所谓的“过度”呢?仔细想想,是不是你用来比较的多数都是周围的孩子或者网上的一些孩子。我个人其实很不喜欢孩子之间的横向对比,但是毕竟大环境在,很难做到完全不去比。或者就如一些家长说的,你不去比较,孩子最终考大学还是横向比较。这些我都无从反驳,也不否定他们的观点。我的观点是鸡娃可以,鸡娃到什么程度那就鸡自己到什么程度。我坚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也是陪伴最久的老师,所以如果想鸡娃,那就先鸡自己。逼着孩子学习功课,自己在旁边玩手机,那起不到榜样的作用。无论自己的工作性质是什么样子,总归是可以有自己继续学习的东西,鸡自己,娃不用鸡,就跟上了。所以自己别停下,孩子自然就不会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适当的鸡汤对孩子是有利的,所以父母在用鸡汤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不能频繁化,每次都要找合适的机会,不能天天都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的意思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鸡娃”吗?这种情况就跟高压锅一样,你必须有一个让他可以出气的发泄口有一个他可以乐此不疲的爱好(就是这个爱好不是为了让他和别人比而是他可以单纯的喜欢那种,比如画画吧不是为了参加各种画展或者比赛,而是他闲暇之余特别喜欢,自己想画还很开心很享受这个过程的),不然重压之下肯定会崩溃。
近年来学生压力大自杀的抑郁的特别多,首先得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说难听点就是保证他健康的活着的前提下,再说其他的。让他人活着最重要的一个是要有地基教育,一个是要有支柱支撑。这难道不是最朴实的道理?不就是先得活着,先保证无论如何不自杀,然后保证他凭自己的本事能养活自己,活得下去吗?这难道不是生活的底线吗?一个是有顽强的生活意志,一个是要有生存的本事。话糙理不糙啊,这个东西不搞好,其他的都没用。搞一大堆花里胡哨的,孩子表面看起来很光鲜,风一吹过来,立刻就四分五裂了……说个更透亮更残酷的话,这个世界就好比一个大机器。他真正是需要那些有独特个性的,能发出独特光芒的,不可替代的零件。那些一模一样随时可以被取代替换的,已经远远供过于求了。包括有人讲,不知道毕业以后该干什么,也是没想明白这个问题。其实都多想了,你只要想我怎么活下来,怎么赚钱先养活自己,先生存下来就行。如果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随波逐流的考个研,等考完研学完几年出来,你会发现更不知道要干什么。说透了,你只要真正有一技之长,这个技术有价值,无论是什么,哪怕跟您的专业无关,你也能活。首先要地基教育,先告诉他无论如何都活着,不能自杀,有这个地基之后。你只需要给他一个支柱,就是有一个真正在社会上用得上的,能卖钱的技艺就可以。有了地基,有了一个生存下去的支柱,剩下房子能盖什么样?是孩子自己的事。根本轮不到家长操心。往往一个人平时天然对什么最感兴趣,最爱干什么,乐此不疲的,往往就是他的支柱。地基没有,盖一个高楼,一倒下来就是天崩地裂。什么叫做地基教育呀?就是学会无论情况多么艰难,都要让自己好好活下去。对孩子最基本的教育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自杀,你活着就好,你开心健康就好。很多家长都不懂这一点,然后把孩子逼疯了。真正活个几十岁,40岁往上,你看看身边的人,你就知道命最贵,活着就好才是真理。如果不能认可命最贵活着就好,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懂得活着的意义,怎么活不是活?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得跟精神病一样?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祈祷]
上一篇:iQOO 7手机快没电了,拿去充电十几分钟就可以充满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