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吉林干饭盆是怎么形成的,为何进去后就出不来?
干饭,呲牙,原始森林吉林干饭盆是怎么形成的,为何进去后就出不来?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吉林干饭盆是怎么形成的,为何进去后就出不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年前我曾带队进入过“干饭盆”腹地,去之前做了大量功课,反复看中央9“走近科学”对该地区的“揭秘”节目。经过全队人员几天的与之“亲密接触”之后得出了结论是:所谓一进去就迷路、有强大磁场干扰指南针、GPS信号…纯属子虚乌有,因为我们这支队的队员个个都是技术型驴友,常年在国内外重装穿越旅行,各种地形、地貌都玩过,既没有海拔高度也没有特别原始的“干饭盆”压根儿就是很平常的野外,可以说只要有一点户外知识的驴友都能借助指南针等设备轻松走进去再走出来,大家一致认为故弄玄虚的“故事”,只不过是当地政府宣传旅游的种手段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干饭盆”了。但是以前的确是有的,它的成因有这么几点:
1.环形小盆地。
在吉林东部长白山腹地,多年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很多环形小盆地,规模不大,也就方圆十几公里,基本呈“闭环状”,像一个“挺大的洗脸盆”[呲牙]。盆底地势平缓,四周的地貌“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因为看起来一样,时间长了,你就失去了参照物,很容易迷路。
2.盆地布满原始森林。
这一点很关键,小盆地里面,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没有“人迹”自然也没有路,太阳都看不见,只有“长光”,没有太阳的直射光,你想用太阳和月亮来定位,除非特别有经验,否则不可能做到。
现在原始森林几乎绝迹,以前好多的“干饭盆”,现在都成了风景区或者肥沃的耕地,一眼望千里,肯定不会迷路的啦[呲牙]。
3.盆地底部暗河、沼泽密布。
长白山区雨量充沛,“有沟就有河”。“干饭盆”四周闭环,里面的水流不出来,再加上密布森林,说就形成了沼泽地和暗河。
很多看起来很平坦的一片地,有树有草,你一脚踏上去,很有可能就陷进去,表面一层厚厚的腐烂的树枝树叶,下面是很深的烂泥。更可怕的是,你踩穿了地下暗河的表层,很深一个洞,掉下去就再无生还可能。
有些“干饭盆”地形,其四周高地含有金属矿藏,机缘巧合之下形成一定的磁场,能干扰指南针和无线电信号,但是多数“干饭盆”没有这种情况。
大家看我的“头条号”名字,叫“凤鸣坡主”是吧[呲牙],我这个“凤鸣坡”以前就叫“干饭盆”[捂脸]。据老辈人讲,五六十年以前,这里就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沼泽密布。后来咱们国家经历了自然灾害时期,全国都缺粮,开始开发土地,大量的原始森林消失,开挖河道放水,变成良田了。
后来又号召“退耕还林”,我有幸买到了这块地,大面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栽花种树,小动物们又回来了,野鸡很多,经常看到它们在林间鸣叫、飞旋,所以我给起名“凤鸣坡”。
我的“凤鸣坡”刚刚四年,还没有显露出它“该有的美貌”,我的“十年规划”才刚刚开始,满怀期待啊[呲牙]。
等我弄好了,欢迎朋友们来做客哦[呲牙],我的浅见就这么些,如有不对请雅正[祈祷],谢谢朋友们[作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走不出来的一定是外来人,听老人说,没有指南针的时候,采参人都是凭自己的经验看北斗来定方向的
上一篇:作为今日头条的作者,对于新手你有何种建议让他们融入头条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