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996是不是导致中国的失业问题罪魁祸首?
互联网,的人,企业996是不是导致中国的失业问题罪魁祸首?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也就是“一般劳动”成为阻碍他人“多劳多得”的祸端,而“多劳多得者”,成为福泽“一般劳动者”的英雄。
这样的文化在企业中可以有无数种“企业文化”的面孔,让“多劳多得”不成为一个个体的自由选择,而成为一种具有强烈道德判断的,被少数“最多劳者”塑造的文化。而“最多劳者”不仅“多得”,还包括更多的荣誉、权力、晋升、尊严。
因此,越是执行高绩效工资,且绩效考核落实到个人的公司,越来越长的劳动时间,所有人效法“最多劳者”就成为一种必然。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为何还要颁布996呢?那是因为“搭便车效应”。
即这个效法“过劳者”的文化和高考一样,总是一个少数人上行的独木桥,毕竟企业的高级职称是有限的,那种少数的“自愿多劳者”也不是时时刻刻都鸡血满满。
尤其在一个分工极其细碎的组织,人们总是忍不住想,我稍微松懈一点,整个组织也不会因为我垮掉,当然这也是事实,这样的人就可以“搭便车”了。
而搭便车会带来一种极强的不公平感,即有人可以坐享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因而具有传染性,一旦有人明显开始搭便车,就会引得其他人效仿。
这是另一种不对称,而996制度,就是为了遏制“搭便车”者的方法。
所以我们发现,企业内部的文化和风气,是由少数人塑造的,少数“多劳者”会逼得所有人提高工作时间,而少数“搭便车”的人,也会有机会让所有人懒懒散散。
前者逼得大家过劳工作,而后者逼得企业祭出“996工作制”,来保住前者的成果。
你没那么在意996
所以,之前的一个论断是错误的,即维持“996只需要少数人,而停止996需要所有人的共识。”
其实停止996,同样只需要极少数真正在意的人。我们总觉得我们是在意996的,因为我们私人时间被侵占,身体也在慢慢消耗,留给家庭和孩子的时间减少,苦不堪言,怎么会不在意?
不过想想在和上司讨论升职加薪时付出的心思,争论,甚至以离职要挟,那才是真正的在意。
而你可以想想你所在公司对前景最在乎,最“多劳多得”的人,他们为自己的生涯,和公司又有什么样的谈判和拉扯,这个才是真正的在意。
恰恰是这样的在意,即便是很少数人,也能够塑造企业制度和文化。
企业当然明白该如何平息员工对996的在意,有时候只需要一些小恩小惠,例如加班报销晚餐和打车费用。
很多人会因此说服自己接受,毕竟晚高峰挤地铁回家也很难受,毕竟现在物价上涨,自己吃一顿晚餐也要不少钱。四舍五入这就像变相发了加班费,996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在意的东西,你会非常勉力地争取,如果争取不到,你就会报复或激烈地反对。
就像很多时候公司如果不给加薪,你就会愤然离职。而996,不过像你点了一盘难吃的饭菜,你很不高兴,骂骂咧咧,但你依然会选择吃完它。
说到底,996是个均匀分配的负担,在公正算计上,这起码在一个企业内部是公平的。
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996,公平的负担就更少了。你开始相信这是竞争中的不得以,企业为了生存,或是适应行业的要求,那听上去更像某种坏运气,而坏运气降临,我们都不会特别在意。
看上去,996是不可避免了,在不对称下,我们似乎必然面临要么走入大锅饭效率低下,要么走入996过劳工作的环境。
但真的是么?
在一种情况下是的,如果我们假设人工作与否全靠收入刺激,自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无望之人必然放弃努力。
只要人必然地“算计”,我们将在一切领域和行业遭遇要么“大锅饭”,要么996的困境。
算计,一场人性较量
所以人是必然算计的吗?这是互联网经济拷问全社会的一个问题。互联网企业对内用高工资、期权、996拷问着员工;对外,用红包、便利性拷问全社会。
最后他们想证明一个问题,别搞什么阳春白雪的权利和尊严,就像拼多多的回应,“这不是资本的问题,这是社会的问题”。
因此,这是社会的问题吗?某种程度上是。
在拼多多不幸殒命的这位员工,其就职的部门,正是下一场巨大的社会实验——“社区团购”。
很快,便利的送菜上门,巨大的折扣和红包,花样百出的减价方式,就会席卷全国。互联网企业都认为他们将彻底改变所有人买菜的习惯。
菜市场、中间商、小业主也都被摧枯拉朽地消灭,而众巨头们,在价格战、补贴战后,会留下两三家,垄断人们最后分散的购物习惯。
其代价是你平时认识的那个小店主,那个菜贩的失业,以及上游无数中间商的失业和生活的毁灭。我们会为了算计,而摧毁他们的生活吗?
我想答案会有点悲观,因为我们一输再输,面对瑞幸咖啡的超低折扣,面对网购外卖的便利,面对共享单车的便利,我们从来都输。现在连抖音在网上的广告,也对抖音的内容绝口不提,而说“刷抖音能赚钱”。
互联网企业一直在向我们发问:是不是为了便宜和便利,你们什么代价都不管?
而我们的回答确实一直是:是啊,再便宜一点!再方便一点!为了便宜方便和快感,我们什么都不在乎!
这位殒命的女孩,工作量有多么巨大,就代表拼多多对这个业务的期待有多大;拼多多对这个业务的期待有多大,就代表拼多多对我们算计的预期有多大,对我们对更便宜和更便利的生活的欲望之不可抵挡有多大。
在这里,我还不想说这是类似“没有买卖,没有伤害”的逻辑,也不会简单地说互联网企业的过劳猝死者是我们杀死的,这太夸张了,也不是事实。
但意识到我们行为的外部性却非常重要。
假设我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我不能将我的“个人努力”看作一个纯粹是我与企业“多劳多得”的承诺,所以我每天拼命工作12个小时,伤害的仅仅是我的身体,和别人无关。
因为我的个人努力,因为之前所谈到的外部性,将会成为对他人努力的压迫,虽然我的身体可能耗个两三年没有问题,但是我的这种行为,将会对同组一个也许身体孱弱的同事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伤害。
读到这里,不少人一定觉得我的要求太苛刻,过于理想化吧?一个人自己的努力还要为他人负责?
不妨仔细想想,为什么很多企业不喜欢从阿里和华为跳槽来的员工,不喜欢他们带来一种自顾自的疯狂“奋斗”?这样的外部性是存在的。
在这里,我们自身的虚伪就显现出来了。如果发生在他人身上,问题就非常显著,同样的问题在我们自己身上,立马就合理起来。
上一篇:小姑子孩子自闭症,婆婆让我家出10万块钱给孩子看病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