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996是不是导致中国的失业问题罪魁祸首?
互联网,的人,企业996是不是导致中国的失业问题罪魁祸首?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一个人干三个人活那两份工资!活没好好干,还造成了失业率飙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案肯定不是的,比如欧美国家很多都不加班,失业率依然很高,中国的失业率很低,在国外,大多数人都认为世界的未来中心在中国,尤其这次疫情之后,更加看好中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996已经闹了4年有余。
该术语首先出自“58同城”于2016年9月流出的其内部加班通告。当然在那之前,互联网企业的加班已经是成文或不成文的一种文化。
其后,随着996的概念被不同的企业提及和批判,它像一种传染病一样从互联网企业弥漫到其他领域,成为我们久久抵制而愈发严重的问题。
刚摆脱所谓最难的2020不到几日,便传出年仅23岁的拼多多员工在下班路上腹痛倒地,不治身亡的新闻,其后的风波不必再复述。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自媒体人可以做什么?可以把拼多多痛斥一番,或者把这个情况下依然认为996有其存在基础的人痛斥一番。反正找个值得恨的人或公司或群体来痛骂一阵,就像过去4年我们做的那样。
这说明绝大多数人已然彻底悲观,认为除了言辞的惩罚和审判以换取一些公正的感觉,我们可能都什么都不剩了。
不过,我还想再努努力。
道理和事实穷尽的无望感
关于996,我们已经产生了一些基本的信念,正是基于这些信念我们认为其不可改变,甚至会愈演愈烈。
首先,确实有不少人支持,或变相支持这样的工作制度,这是由以下的几个理由构成的。
高强度的工作确实会带来健康风险,但猝死的案例只是极其罕见的个例,绝大多数人会遭遇亚健康等状况。剔除那些罕见的个例,绝大多数人面临的是一个高强度竞争社会无法避免的代价,这并不特别。
互联网的工作确实高薪,因此即便996,如果计算时薪,依然极有可能高于一般工作,因此只要接受,你就可以将加班时长考虑在内,你可以认为高月薪已经预支了一部分的加班工资。所以整体上,互联网的工作符合多劳多得的原则。
不管如何反对996,如何设想公平的原则,在一个一切向钱的社会,高薪似乎是一个在一定时间内高于“健康”、“公平”的硬条件,这也符合功利主义的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面临一个年薪百万,但极端劳累的工作,恐怕很多人都能接受。
因此如果我们的发问在于,为何有人发明年薪百万,且极端劳累的工作,为何不是年薪百万,且劳累度适中的工作,这就进入第二个问题。
在第二个问题中,我们认为有一个应然世界,即工资报酬是企业间竞争的结果,而工作强度,尤其工作强度的上限是一个法律问题,应该由《劳动法》给予约束,而现在企业可以无度压榨员工恰恰是法律缺位的表现。
当然,在深圳探索“特殊工时管理制度”的新闻确实为这个问题蒙上一层暧昧的色彩,进一步削减着我们对法律体系支持用工者权益的信任。
再加上工会的缺位,让个体通过法律手段对抗996制度,总被理解为一种个体对抗体制,从而显得既悲壮又无可能。
另一方面,996也不是互联网大厂的“特权”。
不管是建筑、广告等乙方行业,项目周期中,似乎有一种行业性质自带的长时间工作基因。而其他制造业,医生教师等,虽然在他们的领域没有术语“996”,但无偿加班,甚至非高薪的无偿加班都非常普遍。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如此普遍的问题,我们心里也总会认为,问题似乎来源于一些比劳动法和互联网行业更高的问题,例如竞争的根本性,例如经济的下行,例如房价的高企。
千头万绪,似乎只有求诸于“内卷”一词方可解决。所以,“过劳”就成了只能抱怨攻击,而无望解决的问题了。
996,非对称制度
换个角度吧,不如从冰激凌开始。
便利店销售的绝大多数冰激凌,背后都有“清真”的标识,指这款产品穆斯林也可放心食用,因为里面没有猪油。
这是一个典型的非对称的例子,清真饮食习惯的人在总人口中是少数,但是他们的偏好却影响了几乎所有冰激凌。
原因是他们在乎。冰激凌里放什么东西对百无禁忌的我们是无所谓的,而他们有所谓,因而少数有所谓的人,可以决定大多数人的生活形式。这就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他的名著《反脆弱》中呈现的一个重要观点。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996也产生于非对称。
如果我们要在一个小的组织内抵制996,几乎需要所有人一致的意见,而要在一个地方推行996,只需要少数支持者就可以了。
为什么呢?我们这里要明白的是,996工时制度不是一个单一体系,它脱胎于另一个制度,而另一个制度,才是这套非对称性的罪魁祸首。
那就是落实到个人的KPI绩效考核。
在互联网公司的读者们应该了解,只要有基于个人的KPI绩效考核,即使企业绝口不提996,长时间加班都是必然。996不过是将“搭便车者”彻底赶尽杀绝的手段罢了。
而KPI绩效考核的初衷听上去很公平,即“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对于基本薪资水平已然较高的行业,即便野心不大的人,也很难提出这种制度有什么问题——你们去争那些钱,我老老实实拿我的薪资就行。毕竟你们付出更多,得到更多。
单人和部门KPI就是这个非对称制度,大多数人不反对,少数人很在意。不过就是从这里开始,整个企业不得不向这个企业中最努力的人趋同。
这里的原因比较庞杂,但还是很容易为我们所理解,就是一种“多劳多得,一般劳动一般获得”的均衡状态,如何变成“多劳多得,一般劳动可耻”的状态?
因为企业的KPI并非评价员工为“进取型”、“稳健型”、“踏实型”,而是从A+到D-的明确价值评判。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价为D-的人当然会被当作公司表现不佳或部门表现不佳的替罪羊。
上一篇:小姑子孩子自闭症,婆婆让我家出10万块钱给孩子看病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