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一物理公式x=v(末速度)t-½at²怎么理解?
速度,加速度,外力高一物理公式x=v(末速度)t-½at²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高一物理公式x=v(末速度)t-½at²怎么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①变形x=[v+1/2(-a)t]t
②[]内是t时刻的平均速度。∵在V一t坐标系中,at是一条斜率为a的直线,该直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就是速度V的改变量,∴=底×高的一半。
③∵v、a符号不同,∴方向相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时间t的限定条件:∵v-at≥0,∴0≤t≤V/a。但会随参考点的改变而改变,参照系是运动学的重要考点之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理解是理解不了的。因为这是推导完之后的形式。体现不出什么物理数学意义的,你背住就好。
等你上大学之后重新学一遍微积分版的加速度公式就明白了。
在速度,时间的坐标系里,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路程是函数f(x)围的面积。所以,路程S就是函数f(x)在ab段的积分。
嗯,当年牛大神就是这样搞出来微积分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际上,这个问题涉及到牛顿定律,向量,微分和积分的概念。向量比较好理解,因为速度有方向。如果给的公式是描述向上发射一颗炮弹的例子,那么v就是炮弹出膛速度的垂直向上的分量,a这时候就是重力加速度g。v*t好理解,假如没有任何外力,按照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初始速度下,将会保持匀速一直运动下去,其在t时刻所达到的行程为v*t。然而现实是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外力,这个外力阻碍了物体的匀速运动,使其降低速度,直至速度为零,然后速度为反方向,这个外力就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符合牛顿第二定律。但此时位移仍是正的,因为假想一个滑块在平面上运动,它在速度为零时要回到初始点,还要在反方向移动一段时间。
,由上面的图可以看出,当速度为零时,位移并不为零,还需要再运行v/a时间才可以为零。
回到公式本身,为什么要减去at*t/2, 这是因为外力与最初的速度方向相反,根据F=ma,而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相同,即与初始速度方向相反。根据加速的定义,它是速度的变化了,对于恒定的加速度有a=v/t, 即在t时刻v=at,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0-t时间段内,外力使物体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呢?因为是匀变速,我们可以取这段的平均速度v‘=at/2,那么反向位移就是s'=v't=at/2*t=at*t/2。只所以要减去,是因为它的向量与初始向量相反。也就是把物体的运动理解成两个运动的合成,一个是自身惯性向前的位移vt, 另一个是外力的阻力造成加速度相反,而使得位移逐渐向反方向变化。
以上的解释仅限于恒定加速度,如果加速度变化,就只有学了导数和积分的知识才能理解a 是速度v的导数,v是位移s的导数,反过来,v是a的积分,s是v的积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此公式可以计算平射炮的弹着点与炮位的水平距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二学了微积分就了解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