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权的吴王是曹魏封的,孙权称帝后为什么以吴为国号?
吴王,孙权,国号孙权的吴王是曹魏封的,孙权称帝后为什么以吴为国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孙权的吴王是曹魏封的,孙权称帝后为什么以吴为国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的国号,就是前朝皇帝分封的爵位,有什么丢人的?
比如商朝是夏朝的商部落,周朝是商朝的周国,秦朝是西周的秦国,汉朝是项羽封的汉王,
曹操是汉朝的魏王,司马炎是承袭的晋王,刘裕是东晋的宋王,杨坚是世袭的隋国公,李渊是世袭唐国公。。
所以,孙权用“吴”做国号,那是常规操作罢了。
你觉得孙权的吴王是曹丕封的,觉得丢人,但是,孙权觉得,如果没有曹丕,他根本不可能那么早爬上王位,登基做皇帝,更不知得猴年马月了。
实际就是如此,没有曹丕的分封,孙权很难当王,
刘备派兵攻打孙权,孙权就向曹丕称臣,曹丕打算给孙权封王。
刘晔一听就急了,说:“孙权目前仅仅是前汉的骠骑将军、南昌侯。官轻势小,惧怕魏国。如果你加封他为吴王,他的品级就太高了,只比陛下低一级,你千万不要听他诈降之言,封他为吴王,这等于助他如虎添翼,请陛下收回封王决策,起兵伐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可以去问孙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的汉王还是项羽封的呢,称帝以后不是照样以汉为国号?[抠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王是汉献帝封的,为什么曹丕还要叫魏国呢?当然是入乡随俗了,建康地处古吴国,当然就以吴为国号了,而且国号也不是那么重要,基本现挑现选,要是给孙权封个越王,他还不得以越为国号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孙权吴王的曹丕还以汉献帝册封的魏王之“魏”为国号呢,这都算不了什么。
曹操和曹丕的魏王名义上都是汉献帝封的,转头曹丕就让汉献帝禅让了,自己当了皇帝。
220年,关羽北伐失败,大本营荆州也被孙权抢了,最终被俘丧命。这让刘备和孙权彻底翻了脸。
当年,曹丕登基建立魏国。
魏国强大,蜀吴弱小,蜀吴联手尚刚刚抵挡住魏国。孙刘分裂,让孙权感到亚历山大。
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孙权遣使向曹丕上表,愿意成为魏国藩属。
曹丕也顺水推舟,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其实这些地本来就是孙权的地盘,所谓吴王也仅仅是个称号而已,曹丕又不给孙权发工资。
曹丕册封孙权吴王,也是根据历史传统来的。“吴”作为地理概念是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封建时代常被用作爵位、国号的名称。
封王之后,孙权名义上是魏国臣子,但可以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也就是后来的开府建牙。在自己的地盘上,孙权并不受曹丕管理,也就是说孙权想干啥就干啥,根本不搭理曹丕。
也许是感受到了孙权的不尊重,222年,曹丕大举伐吴。围攻荆州六个月,因吴将朱然的坚强防守,曹丕无功而返。
224年(黄武三年)八月,曹丕亲率水军第二次攻吴,因遇暴风雨,江水暴涨,只得再次退兵。
225年(黄武四年)五月,曹丕第三次率水师征吴,结果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的时候,气温骤降,长江冰封,战船不能行动。曹丕又一次隔江兴叹。
魏国吴国撕破脸皮后,孙权也就更不理会曹丕了。虽然孙权仍然是名义上魏国册封的吴王,但是两个国家已经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等曹丕死后三年,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仍然以吴为国号,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其实也不止曹丕、孙权,元朝以前的汉族王朝基本都以开国皇帝登基前的封号作为国号。像刘邦称帝之前是项羽封的汉中王、司马炎建立晋朝是因为司马昭受封晋王、宋王刘裕建立南朝宋、齐王萧道成建立南朝齐、梁王萧衍建立南朝梁、陈王陈霸先建立南朝陈、隋王杨坚建立隋朝、唐王李渊建立唐朝、梁王朱温建立后梁。
赵匡胤虽然没有被封为宋王,但其做归德军节度使时治所在宋州。
因为有赵匡胤开了这个头,后来的元明清的国号也就自己从书里找,也不在以王爵为国号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元220年,也就是延康元年,曹丕三辞禅让之后受禅称帝,改元黄初,公元222年,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为吴,改元黄武。为什么孙权称帝仍以吴为国号呢?慢慢来说。
上一篇:夫妻分居多年,孩子还没成家,离婚父母感觉丢人,咋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