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前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当老师,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教师,老师,毕业生当前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当老师,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前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当老师,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前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愿去当老师,这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1、可以说明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在八、九十年代,教师的工资特别低,有时还不能按时发放,社会地位极低,认为是读书人的末路,戏称“老九”。
而现在呢?教师职业相对较稳定,工资待遇也逐渐得到了提高,与公务员的工资相差不太大。因此,这个职业就成为了香饽饽。
2、可以说明清华北大学子能正确审势自已。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能面对社会现实,再也不是天子骄子。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学霸,在读书时,是做题的“专家”。发现自己在科学研究方面缺乏潜质,难以在研究工作中发挥大的作用。于是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3、可以说明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应有价值。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花重金(年薪三、四十万)招聘教师。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找工作时,有的企业或公司,不能给出当教师这样的待遇。为了体现自己的应有价值,于是就选择了当老师。
综上,个人看法。网友,你们看法,欢迎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不教书先生,我认为北大清华毕业生当老师是件好事,这充分说明,教师这个职业已经主动吸引人才聚集了。
北大清华毕业生为什么去当老师
北大清华毕业生去当老师不外乎有这么几种原因:
第一,就业压力大。这个好像在北大清华毕业生身上不太存在,但是随着毕业生增多,出国留学受阻,出口转内销就业也逐渐成为主流,各地也出现了组团引流北大清华毕业生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队伍的举措。
第二,教师行业收入差距巨大,K12高收入教师群体吸引人才聚集。这几年线上教学爆发,许多网红名师都是千万级收入。一些特色线下辅导机构也是赚的盆满钵满,年入百万的教师也不少。高收入民办教育,金饭碗体制内教师职位,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第三,疫情影响。这一年来,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巨大冲击。只有教师、公务员等体制内人员旱涝保收。再者,出国镀金因为疫情也变得不再是必选项,中国人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安全健康第一的观念也影响了部分人,促使他们留在国内发展。
为什么说北大清华毕业生当老师是个好现象
一直以来教师群体收入不上不下,还要被强制写入文件,收入不能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现在这个行业能够主动吸引人才聚集,的确是件好事。
首先,有利于大学毕业生都来参与教育事业。连北大清华毕业生都想去当老师了,其他高校毕业生想当老师的肯定也不少。
其次,有利于教师队伍更迭。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的不来,旧的没有压力,队伍没有活力;高水平的不来,混水摸鱼的人多,也好混,高水平人才来竞争,混水摸鱼的也不好混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件好事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些师范大学专业毕业生怎么办?
清华北大的资源是否浪费啊?
只因就业压力大,职业发展受限,教师职业待遇好,假期长,福利也好,受人尊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里工资高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也是时代和无奈的产物吧!
一、能考上清北的学生智商都不差,问题是清北的很多学生来自于城市,或者体制内工作的家庭,从小有良好的教育,一部分是被逼进清北的,很多讨厌学习,觉得人生没多大意义,毕业了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而且搞科研非常也难,自己可能研究起来很困难,所谓中国学生后劲不足,前期用力过度,缺少创造力了。而中小学教育自己胜任绰绰有余,进入大城市有编撰工资不少也安稳。
二、学校是个相对而言单纯充满活力的地方,也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从小读书不闻窗外事,学生接触有活力,而且自己有名校光环效应,受人尊敬,收入也还非常可以。中小学教育不需要什么学术科研,相对轻松。
三、利益趋动和对环境也要选择,比如一个学生名校硕士毕业,当时进入一个公司搞研发,工资几千,非常失落,对着机器苦不堪言,环境太沉闷,于是辞职去教书,做得风生水起,当然工资是原来的几倍。
四、工作稳定,而且利于后代的培养。比如一个北大学生学的是法律,最后去了深圳教书,待遇也好,也把自己父母接去找了工作,暑假还回内地一个地方网络补课, 因为名校光环,找他的人非常多,不几年还在深圳买了房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