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文学作品到底是要虚构还是要说真话,底线在哪里?
文学作品,真实,底线文学作品到底是要虚构还是要说真话,底线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学作品到底是要虚构还是要说真话,底线在哪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文学作品的文品要真,塑造的人物、性格、人品,包括作者人品要真——所以我们常说,文品即人品。道德底线必须要坚守。真、善、美、信即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为文要把守的一道道关口。作为具体创作,从技术层面说,故事、情节是允许虚构的。单以小说沦论,决对不等于简单还原生活,除笔力直击人性还要让笔下人物丰满,鲜活,有血有肉。写好细节,把握是妇人物塑造的关健。把主要乃至部分次要人物塑造成功,故事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为情节而写情书人物塑造失败的话,故事再好看也就是写了一个故事,人物被读者忘了,记住故事没用。我们都有过经历,一些并没有文化的长辈很会讲故事,但与文学作品不能等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学作品依据发生过的事情可以撮合拔高虚构情节,大都掺和了作家的情感喜好,并据作者的水平立场与统治者保持相对和谐,难免掺假便杂。报告文学则要求事情基本上属实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涉及不同时代的文学。
文学的现实主义时代是非常讲求本质的真实的。即看问题和写作不能只看表面现像,而要区别事实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
高尔基说过,眼前一座破烂的房子是事实的真实,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座破房子会变成漂亮的高楼大厦——这才是本质的真实。
当然,高尔基是非常深刻正直不断进步的作家,这个说法是他早期的、天真的见解。后来,他说出“敌对双方的阵营里,都有英雄和无赖”这样“只看现象”却非常深刻透彻的话来。
经过夸张变形意识流的现代主义,到今天的后现代主义,又回归写实,而且这写实和现实主义的写实已经有着本质的不同,跨文体写作甚至可以把文学搞成新闻报道,即追求事实的真实。
因为,作家为了真实为了客观公正,主动退出。
“事实即真理”。
你同意吗?我不同意。
因为“作家退出”表面上可以避免诡辩的伪崇高和避免立场决定是非,但作家退出根本不可能,因为“艺术即情感”。
另外,这个问题又涉及到不同的体裁,新闻报道、报告文学应该力求还原事实的真相。
(列夫.托尔斯泰)
(鲁迅)
(巴尔扎克)
(余华)
(路遥)
(沈从文)
(高尔基)
(图片选自网络,鸣谢,侵权即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学作品的精彩就是用现实记录真实生活,鲁迅和朱自清的杂文和散文我都喜欢,文艺作品达到为人民服务景界是不容易的,跨过鸭绿江那是史实,不容虚构,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都是人民英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学作品就是现实生活的再创作,重新演绎,《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历史事的再创作,《西游记》客观世界的幻想,文学可以编写,新闻必须要用事实说话,客观报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学作品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虚构,是基于真实场景的文学再建。
现实生活不等于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真实,乃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真实。
既是虚构,免不了说一些可能或不可能的人或事,这都是为着主旨服务的必要设置和前提,没有哪一部文学作品完全还原于真实的生活场景,而没有一丝文学虚化。
但虚构也好,虚化也罢,总归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不能完全跳脱出生活的真实,看起来虚无玄幻。
也就是说,作者再怎么虚幻,都不能令人感到不可信,就像一直行进在空中,脚不沾地儿,直如天马行空,腾云驾雾。
这样的文学作品绝对没有生命力。
文学作品追求情景再现,细节真实,是指作者在描绘这样的情境之时,不能完全凭空杜撰,不讲一点儿客观事实,更不能写出来的东西像个空中楼阁,十三不靠,让人一看就大呼这是假的、空的,臆想猜测的,凭空捏造的。
这就是文学作品最应坚守的文学底线。
反观现今的绝大部分文学作品──如果勉强也能算上文学作品的话,很大的篇幅都在自己营造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甚至直接悖离,计白以当黑,给读者的印象,就是这些作者都不食人间烟火,不是凡尘中人,不是圣人也是仙家,完全生活在与我们相背的时空里,和我们素常目力所及的生活场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上一篇:口子窖二等奖是硬中华烟一盒,一等奖这个银币值多少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