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我国鲜有歌剧?是缺少观众还是缺少音乐家?
歌剧,中国,艺术为什么我国鲜有歌剧?是缺少观众还是缺少音乐家?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我国鲜有歌剧?是缺少观众还是缺少音乐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来源于生活。
就如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一样,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语言不同、对爱和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
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过许多剧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京剧、越剧、豫剧、川剧等,据统计,全国地方戏曲种类多达三百五十多种。
歌剧诞生于欧洲。除了极个别剧目,绝大部分中国人既听不懂其语言,也看不懂其情感的表达方式,所以喜欢的人自然不多。
正如也有少数欧美人喜欢京剧一样,也有少数中国人喜欢歌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寄翔答题。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不能离开自己的土地,艺术不能离开自己的民族和人民。
中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民族特色,也就有了各自的民族艺术。如藏族有藏戏,汉族有京剧、昆剧等。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艺术成就极其丰富。中国的戏曲,其实质上也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歌剧。
我国戏曲可追溯到唐代,唐明皇李隆基被称作梨园鼻祖,可见历史之悠久。
我国地域辽阔,虽有统一的文字,但地方的方言各具特色,差异很大。所以戏剧就呈现出了多样化。如南有粵剧,北有评剧,东有越剧,西有秦腔,中有豫剧。单江浙皖就有越、绍、昆、沪、锡、扬、淮、黄等十多个剧种。各个省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戏剧。
再说现代歌剧。历史上我们也曾有过輝煌。在我的记忆中,可点可数的歌剧有解放初期的《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出现了郭兰英、王昆等歌唱家。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歌剧就更多了。拍成电影的有《红霞》、《红珊瑚》、《柯山红日》、《洪湖赤卫隊》等,都是根据舞台歌剧拍摄的。此外,由阎肃作剧的歌剧《江姐》,那是红遍了大江南北,久演不衰,更是成了我国歌剧史上的精典之作。其歌词和音乐至今仍回荡在春晚的舞台上。《红梅赞》、《绣红旗》、《洪湖水浪打浪》、《珊瑚颂》等仍在电视中常见,令人久听不厌,回味无穷。可见,好的作品是能留芳百世的精品,是有生命力的。
中国的艺术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中国的艺术永远留传在中国人的心中。
随着传媒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的全覆盖,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戏剧正面临着冷落到频临失传的危机。舞台上的哼哼呀呀的慢节奏已经被现实生活中的快节奏所淘汰。老一代的戏迷们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如此下去,戏剧将成为博物馆的展品。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会对一切传统的东西重新洗牌。“适者生存”的原则在所有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文化艺术领域也概莫能外。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没有观众,即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即没有效益。在一切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面前,还会有创作者的激情吗?还会有作家像我们退休老人那么执着的不要一分一毛的给头条君写作答题吗?答案不讲自明。
我们希望在浮躁的追利逐名的社会中,能留下一点安静,给人留下宁静的一角,“让我们心中荡起双桨”,让我们看到“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让我们在洪湖岸边收获“晚上归来鱼满舱”的喜悦,让我们能享受憩静而温馨的晚年生活。
以上回答系一孔之见。谢谢各位阅读和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歌剧的表现力太过一般。只注重唱!服装!舞台背景。 没有将演员的自身能力除了唱歌以外的都发挥出来。试想一下,京剧的唱念做打是靠一人完成的,完后的唱词却要在气息以及声音上不能有差别,不能叫观众听到喘息声。歌剧可以做到吗?所以歌剧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更别提什么作曲家什么的了!只能是他们在艺术上的一个阶段而已。。。而这个阶段对于我们国家的戏曲来说早就已经超越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我所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有歌剧《红霞》?六十年代有《柯山红日》总政歌舞团演出,《江姐》空政歌舞团演出,《红珊瑚》海政歌舞团演出。《红湖赤卫队》湖北歌舞剧院演出,《刘三姐》广西彩调剧团演出。以上都拍成彩色电影。现在的所谓“艺术家”都在为钱拼命,哪里能安下心来为艺术创作,哈哈来句我们河南俗语“李双双哭鼻子……没希望(喜旺)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京剧、越剧、豫剧……不就是中国的歌剧吗?问题是各种剧与现实生活不同步、快节奏与慢节奏不能同步,时代不同不能强求,只能等待新形式的“歌剧”何时产生和新的人才辈出!
上一篇:讨厌的演员?反感的类型?关于春节档,大家为什么拒绝一部电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