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今天的孩子为什么难教?难在哪儿?
孩子,家长,我的今天的孩子为什么难教?难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不断成长,家长原地踏步。尽管古人有“师不必贤于弟子”之说,但是,不了解孩子的世界,就如同黑夜中行走之人,难免会迷路。
不了解孩子,就无法成为孩子的朋友,不了解孩子,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目标,不了解孩子,就无法真正靠近孩子。
没有沟通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徒劳的教育。要想走进孩子心里,必须了解孩子的世界,学会俯下身子向孩子学习,放平心态跟孩子交流。
(2)、给孩子的爱过分饱和;
正如花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养料一样,孩子的成长,同样需要父母的真诚关爱。
如今的孩子,并非缺少关爱,而是时间被爱包围着,他们被爱“烧”坏了,被“爱”麻木了,被“爱”淹没了。
他们掉进蜜缸里太久了,味觉已经迟钝,尝不出爱的甜蜜了。有的甚至公开拒绝来自父母的“爱”。
(3)、教育缺少理性,随意性过大;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少长远规划,“走一点看一步”的心理比较明显,他们对孩子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教育问题缺乏足够的、科学的认识,教育孩子时随意性较大,也可以说,家长高兴时,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如果家长不开心,孩子做什么都不行。
(4)、太多的无奈,太多的虚伪。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较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这也给家长的家庭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怎么样做合格的父母?
(1)、要做称职父母,必须学会学习。
老舍先生曾深情地回忆母亲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里生命的教育,就是指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有人曾说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就是把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全部忘光了,还剩下的东西。这句话很经典,很值得我们寻味。做人是最大的教育!
一个优秀的孩子身后,一定有健康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有智慧的父母,和谐的家庭。家长的教育心态,教育素养,教育方法,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
(2)、要学会运用教育智慧;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提升的艺术。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应该给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满足家长“提高自我”的强烈愿望。
这个工作不能完全依赖国家的重视、社会的支持,首先,家长应该担起这个重任,通过自学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就是有名的四颗糖的故事,显示出博大的教育胸怀和教育智慧。
(3)、懂得教育艺术;
皇上不急太监急,这是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孩子的作业没完成,这本该是孩子最着急的事情,可是,我们的家长先着急起来了。他们担心的不是孩子的习惯不好,今后该怎么办,而是担心孩子写作业太晚了,影响身体成长,担心作业没完成,第二天孩子会被老师批评。有的家长甘愿牺牲自己,陪着孩子“熬夜”,有的家长则干脆替孩子代笔,让孩子“多睡一会儿”。
于是,孩子的作业成了家长的作业,孩子的“责任”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嫁到了家长头上。长此下去,我们的孩子还会有责任感吗?我们的孩子还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老师负责,对父母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吗?
(4)、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的埋怨:孩子太懒了,啥事都懒得做,房间里乱得跟猪窝一样,拌倒了油瓶都不会拾。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孩子的生活环境,你就会发现并非孩子太懒,并非孩子啥事都不愿意干,而是家长太勤快了,把孩子给惯懒了。
在好多家庭里,做妈妈的最看不惯孩子丢三落四,胡乱摆放东西,他们会习惯性地替孩子整理好房间。当他们实在看不过眼,想要求孩子“做好自己的小事”时,孩子也习惯了被妈妈伺候的日子,不愿意动手了。
就这样,一个勤快妈妈,培养出了一个懒孩子,聪明的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变得懒惰一些,给孩子表现或锻炼的机会。
(5)、教育不能缺少理性;
有时候,教育是无痕的,润物无声的教育,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这种无声的教育,让小和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6)、时常鼓励孩子。
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后来被人诠释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相信我们当中的许多家长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是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7)、让孩子在幸福中成长;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名被老师公认的“差生”在期中考试时,语文只得了59分。当时这个孩子十分着急,怕回家屁股又要受罪。怎么办呢?他找到语文老师:“老师,请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啦!”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说:“可以。不过你可要想好,加的1分是老师借给你的。分数可不是随便借的,这次借一,下次还十,再下次甚至还百,不然就不借。”这个孩子迟疑了一下,终于鼓足勇气答应下来。老师热情地握住了他的小手。期末考试,这个孩子语文实际分数是81分,老师的判分是71+10分,在10分的后面有一个括弧,里边写着:精神嘉奖分。这个孩子得了全班独一无二的精神嘉奖分,还特别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这个孩子拼命地学习,第二年期中考试语文实际分数98分,老师的判分是98+ 100分。这次得了全班最高的精神嘉奖分,该生学习劲头更足了。第二年期末考试,他的语文考了100分,老师的判分是100+10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