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恢复九州制?
冀州,东汉,幽州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恢复九州制?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荀彧建议曹操先平定黄河以北的地区,修复旧都洛阳,之后南下荆州,讨伐刘表、刘璋等不肯朝贡的军阀,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些想法,从而人人自安,等到天下大定之后,再来议古制。
荀彧的这番表态,说得很有道理,却让曹操吃了一惊。
其实,曹操坚持恢复九州制的真实原因倒不是增加冀州的地盘这么简单,其背后还有玄机,可惜荀彧没有看到。
九州制是一个地理概念,或者说是一个规划中的行政概念,但它也是整个古制中的一个组成部份,只有把它与整个古制联系起来看才能洞悉曹操的心理。
恢复地理或行政区划上的九州制不是曹操想法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部分,借恢复九州制进而恢复己经废除的其他一些政治制度才是要害。
在曹操看来,即使高祖刘邦定下的制度有些也值得商榷,比如封爵制度,以前是五等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刘邦非要来一个白马盟誓,称“非刘氏不得封王”,断了一般人的封王之路,异姓的臣子功劳再高,封到县侯也就到顶了,逼得王莽这样的人只好另找出路。
曹操想恢复九州制,行政区划调整才是第一步,后面还会陆续推行以恢复古制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集权,同时在爵位分封等方面有所突破。
但是第一步还没有迈出去,便遭到了荀彧干脆利索的反对。
荀彧的表态让曹操不能不认真对待,荀彧不仅是自己事业上的第一功臣,而且在士人中很有号召力,自己手下相当一批官员都来自荀彧的推荐。
或许荀彧没有看出来自己的真实动机,就行政区域调整本身发表的意见,因为仅就此而言,费那么大的劲确实有点不值,荀彧及时提出建议是他一贯责任心强的表现。
曹操下令终止关于恢复九州制的讨论,他为此专门写信给荀彧说:“不是先生及时提出反对意见,我要失去的可能更多了!”话是这么说的,但曹操的心里颇不是滋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安九年,曹操攻破冀州最大的城市邺城,被朝廷封为冀州牧,成为了整个冀州区域的实际统治者。
冀州在整个东汉时期,是非常富庶的地区,人口众多,粮食产量也高。所以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以冀州、青州为核心的袁绍,实力远强于以兖州、豫州为核心的曹操。
曹操在以弱胜强战胜袁绍,又趁着袁绍病死,袁绍两个儿子内讧之际占领冀州之后,实力成为了全天下最强的一支,野心也就一并膨胀起来。
东汉的冀州,实际统治范围并不大
这会儿,身边有人劝说曹操恢复古代大禹时期设置的九州制度,废除现行的十三州制度。
古代九州,冀州的通知区域增大很多
《三国志·荀彧传》:九年,太祖拔邺,领冀州牧。或说太祖"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太祖将从之。
这位出主意的人,并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是谁。不过他劝说曹操的理由很明了了,就是古代冀州的范围更大,曹操这个“冀州牧”的管辖范围,一下子能增大三、四倍。
大禹划分的冀州,实际包含了东汉末年的幽州、冀州、并州以及一部分司隶的地盘。尤其靠近司隶的部分,直接就靠着洛阳这个东汉旧都,政治意义巨大。
曹老板此时心情大好,野心膨胀,十分欣赏这个想法。
荀彧是头脑最冷静的,他深知这样的举动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虽然司马昭是这后面几十年...暂且比喻一下)。而此时东汉皇帝尚在,全天下还有很多致力于匡扶汉室之人。哪怕曹操身边,也有许多忠于汉室的能臣良将(其中就包括荀彧本人)。
他们效忠于曹操,是因为曹操“拥护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效忠于一个有明显篡位野心之人。
那么,他自然要反对曹操这样的想法。
荀彧不仅头脑冷静,他的所作所为也更是滴水不漏。
荀彧对曹操说,您刚刚得到冀州的土地,但是北方的幽州、以及并州还并没有都拿下来,袁绍的几个儿子和侄子还在这些地方分别统治着。
如果现在就迫不及待宣布收归这些地盘都到自己的帐下,那么势必让这些地方的人们集中合力来对付您,如果南边的刘表再伺机而动,那么统一天下江滨的非常困难了。现在不宜树敌过多,优先集中精力解决袁绍的儿子们才是当务之急。然后修缮洛阳旧都,再挥兵南下,以正义之师出击,则天下可定。
总之,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荀彧这段话,让曹操觉得无懈可击。荀彧以自己的方式“阻挠”了曹操野心的迅速膨胀,并且让曹操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三国志·荀彧传》:彧言曰:"若是,则冀州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愿公急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太祖遂寝九州议。
曹操于是搁置下来这个恢复九州的想法,持续北上进攻袁尚、袁谭。然后出塞消灭了乌桓,平定辽西,让辽东的公孙家族臣服,完美地解决了东北方的后顾之忧。
但是荀彧,这位屡次献策,安定后方的曹操最得力的助手,也跟曹操开始渐行渐远....
荀彧自始至终都不是曹操幕府的成员,而是直属于汉朝的官员。曹操要晋位封公之时,荀彧就表达出强烈的反对之意(整个汉朝,上一个封公的是篡位的王莽)。
八年后,按照《三国志》记载,荀彧是暴病而亡,但《魏氏春秋》则记载了另外一个故事,曹操赐给了荀彧一个空盒子,这就不言而喻了。
《魏氏春秋》: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小南史,我来回答。
一般都认为,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国就有了九州这样的政区,后面才演变为十二州。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全国推行了郡县制,却没有在郡以上设立州。到了公元前二世末,也就是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左右,汉武帝将全国除首都附近的七个郡级单位以外政区分属于十三部,即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交趾、朔方;每部设刺史一人,负责巡察境内的地方官和豪强地主;称为十三刺史部, 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
上一篇:刚上初二我就迷茫了,老师讲的听不懂,自己想退学,我应该怎么办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