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些武术门派掌门为什么从原来的人人崇拜变成了全网声讨的花架子?
武术,技能,动作有些武术门派掌门为什么从原来的人人崇拜变成了全网声讨的花架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些武术门派掌门为什么从原来的人人崇拜变成了全网声讨的花架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依我个人愚见,武术并没有变得“不堪”,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近日,经常在某视频媒体看到有很多地方,中小学的课间操变成了武术:形意拳、八极拳、太极拳、少林拳,即使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也可以打一套简单易学的五步拳……这在武术热初起之际的八十年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当然,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练武术也是为了强身健体,所以,不必去练习如铁拳功、铁砂掌、卧虎桩等功法。
当然,如此一来,大多数人练的武术成了名付其实的花架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果想练习那些一击必杀的杀人技,那就得到特种部队去学习了!就像**十八手,因其杀伤力过大,普通的武警部队也禁止习练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去信息交流贫乏,从故事,传说等等渠道人们对武术了解不多往往被唬住了,分辨不了真假!现在有视频,一看一目了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代不同了,和平年代对武术的要求也温柔了,从前武术的亮点是技击,现在的亮点是窜蹦跳跃闪展腾挪的优美好看,再说很多家长也不希望孩子学武术去打架,只是健身而已。我坚信一旦时代需要,武术的实战能力一夜之间就能爆发出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久没有进行大量的实战,对于真实的实战已经有所误解,高估了自我。
武术是操作技能,并不是如文化课那样理解就可以,武术是必定要经过练习,实践,才能获得的技能,并且这种技能需要依据对手的不同形态,不同力量,速度,招式所作出的瞬间应答行为,如果脱离了这种环境,单一的个人练习,技术都会退步。
武术门派在传承的过程,第一代的宗师级别,肯定是以实战的经验,创建出属于自我的风格,具有区域特色的功夫体系,到了第二,第三代,直到近代,和平的社会,打斗的机会已经非常少,依赖个人练习,重复前人的格斗技,无论如何完全的复制宗师的模样,但终究不能替代真实的实战,或许在传承的过程,和平的时代,人们总会加入自我的认知,甚至是艺术化的动作,比较低效率的格斗招式。
运动训练学把运动技能分为,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如果一种动作技能面对的外界环境是稳定的、可预测的,那么,这种动作技能就是封闭性动作技能;如果一种动作技能面对的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不可预测的,那么,这种动作技能就是开放性动作技能。
封闭性动作技能完全依赖肌肉的内部反馈信息来进行,如打保龄球、跳水、投掷铁饼等。在这些动作技能中,不需要外部环境因素作为参照,而且具有相固定的动作模式。武术套路就是这种形式,同样,虽然有些武术也有实战的环节,但这个环节是与朋友,与徒弟的试手,推手,真实的大运动量的,高手的过招机会太少,自然就无法获得这种动态的格斗技能,包括,距离感,空间感,时机把握,人的形态估计,能力估计,性格估计等等,没有实战都是扯蛋的技术。
开放性动作技能发生在时间或空间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必须根据外部变化相应的调节自己的动作,如驾车、踢球等。篮球,足球,是以球为目标,身体有所接触,一个人是完全练不会这种技能,不用说对手,就是你的队员,张三李四,你也得了解他的动作风格,技术高低,才有办法传球,预估,判断 合作。
便何况,格斗是最直接的身体击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张安邦聊聊武林中的事——
中国武协也发文痛斥,严禁自创门派、自封掌门,这些都是事出有因。近年来,武林门派逐渐丰富起来,随之掌门数量也呈井喷式增长,其中良莠不济,参差不齐,更有个中水平极其低劣者,无论功夫还是人品,都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节奏。尤其是网络恶炒的现代搏击打传统武术,更是将随意一个参与炒作上擂台的传统武术爱好者——胡乱包装为一拳掌门,都是新编、现编的门派,掌门其人更是名不见经传,但是随着炒作的影响力愈来愈广,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也就有了网友问题中提到的不解!
花架子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是正儿八经的一代掌门,也要看跟谁比?怎么比?你拿他们从来没练过的东西,来让他们去跟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比,假掌门败,真掌门一样是败;赢了,才是对其他领域专业人士的不尊重。除非这门传统武技的领军人物有魄力,愿意与时俱进、不断进化,跟拳击、搏击取经,这是可以一战的,当然也要对等,业余对业余,专业对专业。
上一篇:网络电商如果一直无序的发展下去会对社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