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语文中高考基本都是考课外内容,为什么课堂还要以上课本内容为主?
课本,语文,知识语文中高考基本都是考课外内容,为什么课堂还要以上课本内容为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是语文老师,我来回答。
语文中高考基本都是考课外内容,为什么还要以上课本内容为主?
我们有一句话,叫“教(学)在课内,考在课外”。意思就是说虽然考试内容是课外的文章,但是知识点(考点)都是在课内学的。
自从使用统编教材以来,双线组元就明确提出了语文要素要螺旋上升。课文就是承载语文要素的载体,通过一篇篇课文来学习语文要素。
例如文言文学习,无论是实词、虚词、文言现象,还是翻译、句读等方法,都是利用课本内一篇篇文章学习积累的。考试的时候,命题人会选择一篇课外文言文,但是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是课内学的。
比如现代文的各种阅读理解赏析的方法也是通过课文学习的,考试的时候,考查点也是这些。
所以,好好上好课,多积累,多学习方法,就会考好。
总之,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每篇课文都是教材编者精心选取,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经典文章,学好课内知识就不怕考课外内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的这种认识,好多人都有,甚至一些老师和学生,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考试考查的是知识和能力,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老师是一些知识的载体。就像体育运动员,竞赛的场地和训练的场地不一样,但内容和形式却基本相同。也就像所有技术人员的操作,只要有能力,操作对象是哪个都行。医生实习时诊治的病人,和他上岗后诊治的病人,不大可能是同一个人。
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到了知识,具备了能力,然后就用在其他阅读材料去进行分析概括等处理,在“陌生”的语境中,他的能力得到了体现,知识得到了运用。而这些,都是他平时从课本中,从每节课部得来的。
语文高考,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没有课本,就没有具体知识的承载,学生也没 法在统一的课堂和进度中有序学习,科学复习。但语文知识相当广泛,散布和渗透在生活的每个方面,高考如果只考查学生学过的课文,既显得过分狭窄,又容易使学生走向死记硬背。
所以,所谓的“课外内容”,正是学生活学活用,一展身手的有大舞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考是要检测学习的知识与能力,而课堂使用课本教材是为了培养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文知识不是单一的,具有系统化多样化知识链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章,字包括单音字、多音字、形近字以及各种结构不同的字等等。
词包括近义词、反义词、中性词、褒义词、贬义词、形容词、动词、名词、代词、关联词、象声词等等。句子包括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疑问句、把字句、被子句、倒装句等等。句子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等短篇章基本就是阅读短文之类。
作文是整个语文科目占分比例最大的一项,因此写作也将占用考试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时间。没有胸有成竹就不会在短时间里画出好看的竹子,作文也一样。
语文知识考试不可能是书本上的原题,发挥性特别强,因此语文学习靠的是积累靠的是自由发挥,死搬硬套不起作用。但有一条,课外知识都来源于书本知识,任何偏题怪题难题都离不开书本,只不过将课本知识灵活化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明了,学好语文,功夫不在课本上,而在课本之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可谓步覆维坚,其中最主要的在于当代青少年的境界、认知和追求,为什么中国的文化得到世人肯定?为什么四大名著能够经久不衰?为什么五四运动造就了很多的旷世奇才?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真谛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认为,科技兴国,也误国,为什么呢?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断层,少了传统文化的承上启下,于是,现代学生中重理轻文是普遍现象,因为西方的科技文化见得到,摸得着,而中国的文化虚无缥缈,注定了突与虚的差别,造成了重理轻文,这是最主要的欠缺。
上一篇:为什么在中医五行理论中,胃不在五脏之中,脾却在其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