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露天电影,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电影,露天,都是看露天电影,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看了张艺谋导演的《一秒钟》,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电影的场景。那时候看电影是最热闹的,家家户户都吃了晚饭,就带着小板凳到道场等着。那时候放映师傅也很忙,走村串乡的,好久才来一次。可能也是因为次数少,所以显得格外珍贵。想想那个时候,全村人都在一起,心里都暖暖的,现在这种时候是再也没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露天电影是我们七零后永远也挥之不去的记忆,它伴随我们度过了那些愉快而又苦难的童年。
那时,只要听说哪个村子要放电影,小伙伴们就会团结在一起,把消息相互传说,然后不等天黑,大家就一块去放电影的村寨,找个地方,搬几块石头磊起一个凳子,就坐着等待电影的播放。
那时的电影主要有战争片《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闪闪的红星》、《白毛女》、《奇袭》、《打击侵略者》、《渡江侦察记》、《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儿女》等等;歌剧片有《洪湖赤卫队》、《江姐》、《五朵金花》、《刘三姐》等;戏曲片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红色娘子军》等等等等,说不完,数不尽。
露天电影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学到了文化,学会了做人,是当时除了父母之外最好的老师。
如果电影要在本村放,喜欢热闹的父母就会叫孩子一大早抬长凳去占位置,而孩子放学回家,就爬在凳子上做作业,守着自家的长凳和位置。
看着看着,转眼间就到了《少林寺》等武打影片霸占影坛的时候,而仅仅一两年的时间,黑白电视大量涌现,露天电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从通电到电影流行,进而结束,露天电影在农村只辉煌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但是它却留给了人们长久的记忆,无论是爱国教育、文化教育方面,对那批人来说,简直就是良师益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70后的女性,记忆中儿时只要知道有露天电影要播放,下午放学就赶着回家做作业,那时内心是很兴奋的,激动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早早吃了饭就把自家的板凳坐等,大人们聊着天,孩子们就是打闹玩耍,一片祥和的气氛。
电影开始了,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有时候看不到屏幕,父母就把我们背上,抱累了就站到板凳上。夏天看电影要被蚊子叮咬,大家都各自拿着蒲扇摇着拍打蚊子,时不时还有人大声说:“这个该死的蚊子,咬人还厉害呢!”旁边的人赶紧嘘一声说:“别出声!”[大笑][大笑]一会儿谁又放屁了,谁又打喷嚏了,电影还看时还能吸引我们小孩子,不好看的电影小孩子们就坐不住一旁嬉闹玩耍。
时代变迁,城市里再也没有露天电影看啦,都是在电影院里观看,完全没有儿时记忆中的那些场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小的时候我们街上有家电影,每逢赶集天,或者是逢年过节都会放电影,我记得是五角钱一场,感觉那时候电影的画面不是特别清晰,但非常热闹,在电影播放之前都会放其他音乐,那大喇叭的声音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虽然和现在的影院没有可比性,可那时候的露天电影还是依然值得我们怀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起看露天电影,倒把我的思绪带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哪时农村人没有空去城里电影院看电影,只有电影队下乡晚上才能看的到,不过也要很长时间才看的到一次。哪时的农村人除了下田劳作,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所以一听说今晚要在附近某某地方放电影,年轻人不管十里、八里也会邀上一大伙男男女女去看,哪怕晚上伸手不见五指、气候多冷,都兴致十足,到了影地,黑压压的男女老少,来的早的都自觉的坐在晒场的前面,生怕挡了别人的视线,后面的人就站着看,银幕是用绳子把四个角张开绑在两根竹子上,然后再在地上挖两个近一米深的洞埋牢即可,如果一起风,哪银幕会晃动,图像就会变形,尽管如此,大家看的聚精会神,随着镜头的变化,时而发出笑声和欢呼声,直到影片放结束,大家还恋恋不舍的样子舍不得离开,回家的路上先去的时候哪股劲不知去哪里了,由于白天干活累,只觉得一双脚是那样的疲倦不堪。现在回想起当年,虽然那样艰苦,但苦中也有乐。谢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早早就拿木椅子在那占头位,那个80年代一个年头,大队会安排一到二次在公社相对较宽廠的大坪地上放流动电影,场面十分热闹,因为…,那时绝大部分或机乎没有电视,村民到了晚上8点,都睡觉了。
上一篇:劝阻自杀是不是救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