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那么多十几岁孩子得了心理问题,究竟是谁的错?孩子的未来在哪?
孩子,自己的,家长那么多十几岁孩子得了心理问题,究竟是谁的错?孩子的未来在哪?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说,现在有好多孩子沉迷网络,反叛,抗拒,还有很多孩子因此得了心理疾病,究竟是谁导致了这一切?而又该怎么让孩子充满阳光自信的走下去?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的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同时也应该看到,其负面影响与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小朋友还没有达到自我控制的能力,沉溺在网络游戏之中,寻找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受网络上的内容影响,“反叛、抗拒,因此得了心理疾病”。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令孩子家长着急、上火又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出在哪里?总不能将问题全部归咎于网络和电子终端设备上。十几岁的孩子不懂道理,家长难道也不懂其中的利害关系?手机、电脑是由谁给提供的,买这些东西的目的是干什么用的?
民间百姓都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为什么不先立规矩?有了规矩就应该照着去办,孩子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家长完全有监督的能力和办法。
网络技术不可能不发展,网游手游开发商也绝不会停止不前。问题的关键还出在大人身上,平时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旦学生的考试结果出来不理想,怨天尤人还能咋的?
现在人们的家庭环境应该说都不错,家电设备一应俱全。孩子要学习,家长要看电视娱乐节目,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总得牺牲部分人的利益。何去何从,由当事人来选择。
不让孩子接触到网络也不现实,还须家长、老师携起手来,加以正确引导。手机、电脑及各种终端电子设备是用来方便学习的,不是用来干别的事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自觉将个人的关注点集中到学习方面。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要家长、老师双管齐下,校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家长失去耐心、信心和决心,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孩子,可能是两代人。所以说,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就是这样,个人无力改变大环境,只有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既然大多数学生及家长同在相同的客观环境中生存,扪心自问为什么当事人不能生存?(原创于:2020/11/24)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一点也不意外,现在网络时代,节奏快,几乎在家一部手机就搞定了!
现在的孩子没有不知道网络的,怎么打电话,订餐了,游戏呀!尤其是游戏,那个封闭虚拟的世界里,玩儿着就进去了,外向的孩子进得快,出来的也快,学习和休息都不耽误,内向的孩子就不行,他们把游戏的东西加到生活中了,进去就出不来了,这就坏了,结果就是不吃不喝,还休息不好,心里问题来了,抑郁了!家长再不会开导,可能工作忙,也许不如意,比较极端,总拿自己小的时候教育孩子,可是你别忘了,你那个时候有智能手机吗?接触的东西都不一样,事物本身都是有两面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孩子的思维呀,性格都不一样,绝对不可以照搬套用!这样的家长绝对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平时也不和孩子沟通,遇到问题就发脾气,推卸责任,最后到结果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心里问题,甚至发生更坏的结果!
所以综合这些个问题,我认为孩子的未来,除了孩子自身之外,主要就是家长这个第一老师,在起什么作用,不要让你的坏脾气,毁了孩子,而输在起跑线上!
谢谢邀请!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么多十几岁孩子得了心理问题,究竟是谁的错?孩子的未来在哪?
现在有问题的孩子确实很多,总体包括三大类,一是心理疾病,十几岁的孩子,主要是中学生,患上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的很多,二是慢性病,慢性病包括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过去叫老年病,就是到了50岁以后才可能患上,现在很多20多岁的青年人得了老年病,尤其是糖尿病(二型),痛风比较多。三是啃老,无所事事的比较多。
出现这些问题,有大环境的问题,比如社会发展太快,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快,计划生育政策等等,这些因素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不适应,但这只是外因,关键是内因问题。
内因主要是说的家庭教育,由于经济条件改善很多,每家的孩子少了,就比较溺爱,什么都不用做了,得到什么都比较容易,造成比较自私,动手能力差,没有责任心,不懂感恩,什么都不珍惜,自控力差。另一方面,这些年来强调文凭的重要,又有很多技能差,文化水平低的工人下岗,造成家长逼着孩子学习,总希望孩子成绩好,拿最好的同学,邻居,亲戚来比较,造成孩子害怕失败,不敢面对,敏感多疑。
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问题就容易出现,孩子抗打击能力差,遇到挫折,刺激容易形成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自控力差,容易暴饮暴食,生活无度,随意熬夜,形成慢性病。责任心差,缺少技能,不懂交往,就容易啃老。
改变家庭教育,培养责任心强,敢于担当,内心强大,管得住自己的孩子,才是孩子,家庭,民族,国家的希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的心理问题,一定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动模式有关。
上一篇:为什么几乎所有男人喜欢看亮剑?只有年轻男人喜欢看士兵突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