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指什么?
洞庭,诗人,山水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指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指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答原创》: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哪里?其中“遥”指什么?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于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中。原文如下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字义,“远也”。在这句诗中“遥”是指“远远”的意思,但比用“远”字更深刻、有高度。
诗人为什么不用“远”字,而选用“遥”字呢?
大家时常都有一种迷茫,有些事或物并非是某人想得到就能得到的那么容易,往往就产生点“遥不可及”感觉啊。倘若是“远不可及”呢?你或许再努力一下,陡然徒步千万里,也一定能搞到它。这就是“遥”字与“远”字的区别所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遥”就有这种代入感在里面,比用“远”字来得更贴切,尤其是意境还拔高了一筹。想一想:千里洞庭湖,一座君山落在里面,是不是如仙人到了仙境,四周都是雾气漂渺的。
所以,诗人采用“遥”字、而不选用“远”字,着重点是体现一种氛围。他既考虑了视线所到的长度和宽度,又充分考虑了高度的无限极存在。人们习惯性地称谓诗中的“诗眼”,就是这么产生的。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用得实,不如选得妙,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句中的“遥”字又该如何理解呢?
“遥不可及”是欲得而得不到的苦涩味,但“遥望”比“远望”就来得层级高点,所折射了的意境范围也更广阔些。正所谓“一字之差,乃相差十万八千里”呀!
话说洞庭湖,其本身就拥有千里之水面,寻常人是望不到边的。相对于湖中的君山由于它面积不小、海拔又高,远视是能够看到的。但若要真的把君山看得那么清淅,恐怕是远视不能完全做到的,也只有从高处视观才能分辨其貌容,可谓之“遥”也。
一言以蔽之,“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是采用比喻手法写景物的。用一“遥”字,立杆见影、寓意非凡,确实体现了“遥可及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平静的湖面,在月光的照耀下似一面碧波明亮的镜子,远望湖中洞庭青山,如明镜中按放了一颗青螺。
也是描写了明亮的湖面,在月光和洞庭山的衬托下无限风光,和绣丽的美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这一问答,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禹锡所作《望洞庭》,全诗是这样写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光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是诗人是在一个秋月的夜晚,来到浩瀚千里的洞庭湖上,看到远处翠绿的群山,碧玉般的湖面,朦胧的月色,诗兴油然而生。他站在湖光雾气笼罩的洞庭湖上,一片朦胧,难于看清遥隔干里仙境般的景色。好象湖面是一面未磨光的镜子,墨糊不清,看到湖心中的山峯凝似银盘中的一颗青螺。诗人这首诗写得体入理,情境合一,用字适当,特别诗的第三句“遥”字用得非常妙,虽然“遥”是形容远,它比远更胜一筹,“遥”不可及也,若用“远”字诗意就打折扣了,对诗的韵律也不够协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禹锡所作《望洞庭》,全诗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光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写的洞庭湖夜景,读其诗眼前就是一副湖光山色的景象,明亮的秋月照映下的湖光显得飘逸柔和,就像还没有开光的铜镜一样温润,遥望远山近水是一片翠绿,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是白天所见此刻浮现在脑海中,在银色的湖面上君山岛好似最美味的青螺。这里形象是虚幻的,所以是“遥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中没有文化低浅薄,没有学过古诗,只有自己自学,刚出初茅庐,一点都不懂古诗,更不会写什么古诗啦。只有向老师们虚心学习。[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上一篇:狗狗为什么老吃墙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