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最近经常看到有大学生自杀,到底是谁之过?
社会,自己的,家长最近经常看到有大学生自杀,到底是谁之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近经常看到有大学生自杀,到底是谁之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会,学校,家长都有错吧。
第一,社会的错。
社会的错,现在社会残酷。
孩子读大学,就要面对社会的压力了。
现在这个社会,居不易,生活压力大。
如果书读的不好,大学毕业出来社会谋生,就更艰难了。
有些想不开的,就自杀了。
第二,学校的错。
学校也不容易,因为学校有学校的难处。学校是小社会。
社会一些丑陋的东西,也会在学校上演。
如果有些事,不幸发生在学生身上,想不开的,又有学生会自杀。
第三,家长的错。
家长责任最大。
孩子到了大学阶段,家长要告诉孩子,社会的残酷,以及怎么样应对社会的残酷。让离开父母上大学的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还要给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找对自己的位置。
家长什么都不做,或者错位,让孩子一个人懵懵懂懂的去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真的遇到事,孩子过不去自杀,家长的责任最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生自杀″是谁之过?首先是其本人之过,占70%左右:其次是学校占15%左右:再次是家庭占10%左右:最后是社会占5%左右。"过"的比例,没有绝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自杀?是学校太狠了吗?并不是。我想问一下,毕设如果稍稍用心去做了,有几个会不过?考试不许作弊是天经地义吧?这两起自杀事故,在我看来并不能一味的推给学校。学校对这两个事件做出的举措,理性来看,都是符合规章制度的。那么是学生玻璃心,太脆弱吗?
没有人生来不是玻璃心,钢铁的意志,是靠千锤百炼练就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题主问:我个人觉得大学生心智已经成熟,能更理智和全面的思考问题,可以做到三思而后行。可是为什么他们的自杀率那么高?
而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的心智,远远达不到“成熟”的标准。甚至而言,非常幼稚,非常脆弱,在涉及重大人生转折的时候,往往以绝对的心态去思考。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达到了扭曲的地步。
为什么?私以为,因为我们当代的中国教育,差了一环。
差了价值观教育
生物的本能,是求生。想杀死自己是极为困难的。能够下定决心,杀死自己的人。他一定是把某些事物,看的远比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价值观我认为是形成在高中,高中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期:
1.生理层面上的心智能力趋于成熟,学生可以接受并理解价值观相关的内容了。
2.经过适当的引导,对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国家发展,开始产生疑问,愿意去思考这些问题。
3.还没有直面社会,心理上总会觉得,我还有时间的,还有时间的,有时间的!
4.有人引导。只要教授价值观的老师正值、善良,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可惜高考压力太大,我估计除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重点高中,是很少学校会有类似于人生讲座、xxx主题班会等等的思想建设工作开展的。甚至我觉得,估计学校开展这类课程,都会被家长叫停:学这些高考能加分吗???
那么大学生,和高中生有哪些不一样呢?
我个人认为,就在我上面列出的第3、第4点,很大的不同:
大学毕业将直面社会,我们总觉得没有时间了。
由于高中缺少了沟通的教育,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和老师、父母沟通人生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缺乏了一个向导。
这两点的不同,一个导致年轻人过度焦虑,一个导致年轻人走偏之后很难自己摆正。二者都会导致年轻人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一旦偏差到,认为生命的价值轻于某些东西,就是崩溃自杀。
为什么没有时间?
这可以说是大学生焦虑的源头,也是大学生无法接受自己失败的最主观原因。也许有70后,80后看我写的内容会觉得好笑,心想你们这帮年轻人,有的就是时间,竟然说没有时间了。但是大学生不这么认为。我自己就是这样想的:
1.我必须早进入社会,这样才能在有学历的同时,尽可能积攒社会经验,才能有可能升职,否则一上来起点就比人家晚了一拍,我怎么办呢。房价这么贵,早早工作攒钱啊,不能老是依靠父母。(渴望独立)
2.如果我比别人都晚了一年,这就相当于我彻底输了,我面子上无法接受。成绩差,只是暂时的差;排名低,只是暂时的低,只要我们同一个时间毕业,咱俩就是都达标了,我没输。但是我要是比你晚毕业一年,那就是我彻底输了。(死要面子)
3.因为延毕是一个极少数的事情,我以一个延毕的身份出去找工作,用人单位会怎么想我?会不会觉得我肯定是因为不好好学习,延毕,所以我一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人呢?会不会只会录取我,但是不给我重用机会呢?(未知恐惧)
4.最烦家长说“知青下乡”,“马云中考考了3次,高考考了2次”等等这样的例子。现在的时代能一样吗?马云赶上了好时候,我有这个机会吗?大家都是一个时间毕业啊。(爱随大流)
当代是一个不断有自媒体贩卖焦虑的年代,例如《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种文章为什么可以广为流传?因为它真的在某种程度上,直击了大家脆弱的心门,利用了大学生对于未知的恐惧,并将这一恐惧扩大化,达到传播、营销的目的。无良的媒体让整个社会变得浮躁、物质。可与之相对的,从来没有人教给我们,怎么应对焦虑,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也没有人严肃认真的告诉我们,社会是怎么样的,用人单位是怎么看待延毕的学生,怎么看待犯过错的学生。延毕、犯错到底是不是可以被原谅的事情?网络只会告诉我们,社会是黑暗至极的!社会到处都是关系户!你必须要强,你才能有机会打破黑暗!诸如此类夸大社会问题的信息。所以即便客观上,年长的人都觉得大学生有时间,年轻,可以犯错。但是绝大部分大学都会主观的认为,自己没有时间了。一旦延毕,就是人生的彻底失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