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常言道见多识广,为何那么多出过国的人没能看透西方世界的本质?
本质,的人,美国常言道见多识广,为何那么多出过国的人没能看透西方世界的本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就是说;只有你看出来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现在人们的信息接受面要广了,很多时候不是一定都要眼见为实。没有多少人去过伊拉克,但是都知道那里的状况,没有多少人去过印度,但是也都知道印度缺少厕所。
我没去过美国,但是我知道现在美国的疫情是全球最严重的。很多人都说新闻联播的内容不可信,其实说的有些片面,新闻联播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口号内容太多。
在国际新闻上还是比较公正客观的,这一点并不需要谁来说,多看看外网其他国家的本地新闻相对比一下。就会知道在新闻联播当中播的国际新闻,可以说算是十分真实了。
新闻联播上对美国国内的那些新闻,其实说的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如果多看一下那些cnn之类的美国本土媒体对美国政府批评的更厉害。具体怎么个看到外国的新闻其实很简单,自己在网上一搜有很多方法的。
以前人们的信息比较封闭,那个时候崇洋媚外的很多。那时候很多的盲目崇拜都是因为了解的不多,现在能够理性的看待国外,就是所谓的看透西方的本质,正是因为了解的信息多了。
这一点不仅仅是从媒体,还有从那些出国旅游留学务工,真正去过国外的那些人回来所叙述的。
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崇尚西方的那些生活和制度。西方文明肯定有它的特长,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也绝对不是那么完美无瑕,有一些东西也压根儿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念。
不再盲目的崇拜更大的原因,还是多了一些对自身的自信。西方很多地方是很好,但是我们自身现在也不差的。不足的地方肯定有,黑暗的地方也有不少,但是光明的地方更多。
对现实生活不满意,一味的崇洋其实于事无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去的他们都是不会分析的,像你这样聪明的要不不去,要不去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见多识广”这话一般来讲没有错,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孩子比住在大山深处没有坐过火车的成年人,还“见多识广”这是没有错的。但是说到什么是“见识”?问题就来了。只有城市小孩见到的商品繁多,是见识,大山里成年人的生活阅历,就不是见识吗?
见识,也分“感官见识”和“理性见识”。感官见识主要来自于视觉、听觉、味觉,而理性见识主要来自于思维和思考。论“感性见识”丰富,人还不如一只候鸟,候鸟天冷往南飞,太热往北飞,不受签证约束,r不受国界限制,从南到北,山河风景一览无余。但人有理性认识,知道从南到北维瑞内拉、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人的生活,大有不同。
人的见识,是根据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取得正确认识的。去过美国多次却不做理性认识的总结,他对美国的认识始终是停留在视觉听觉味觉上的。
人的见识,还受思想的影响。对见识也是有选择性的。思想若有偏见,对正确见识,也会视而不见,若思想比较客观,见识便“见多识广”起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很难看到,全球也没几个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何为\"西方世界的本质\"?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对此会有完全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看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各执一词。问者肯定是站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立场上看待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所以说,对立的敌人是永远也看不透对手的。只有比较务实客观的人才能不这么绝对地,非黑即白地提出愚蠢的问题。
邓小平谈中美关系。邓小平1980年在会见美联社驻北京记者时指出:“中国方面,从毛主席、周总理在世的时候就下决心同美国改善关系,这不是从策略上考虑的,而是从战略上考虑的。现在,我们总的对外政策还是毛主席、周总理生前制定的。”(《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卷,第618 页。)引用邓小平说过的那句话:“中美关系一定要好起来。”
上一篇:很多人提议城市禁狗,你同意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