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觉得古代王侯将相继承应该立嫡长还是立贤?
王位,长子,国君大家觉得古代王侯将相继承应该立嫡长还是立贤?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家觉得古代王侯将相继承应该立嫡长还是立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立长的话,很大概率上会出现一些无能之辈来继承。最后无非就是败国亡家的下场。但是嫡长子继承制也有好处,尽早确定国家储君人选,有利于国家稳定,可以减少其他子嗣争储之心,减少国家内乱。立贤确实看上去很好。上至国,下至家,有一个贤明的人掌舵,确实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然而实际上立贤没有个标准,每个儿子个个都觉得自己有本事,于是个个都想争一把,事实上埋下了动荡的隐患。而且有些心机深沉之辈,可能会在父母和旁人面前隐忍,一旦大权在握,便暴露出来了自己的本性。所以窃以为在古代还是雍正帝创造的秘密立储制度最具优势。首先它也是择贤而立。不过这个贤人这个储君到底是谁,都不知道,这样既保护了储君,不会被其他诸子围攻,同时也可以对储君进行长时间的暗中考察和培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立贤更好,那么多代子孙总会出几个无能的王,折腾两代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只是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王都希望子子孙孙都是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立贤,贤才,就是长子,某人不是长子,做了长子的事情,理就是长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旅行者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自从会治水的大禹从舜帝的手中将部落首领的权杖拿过来以后,就再也不愿意送出去了。虽然大禹也曾要将王权之位让给伯益,但是,在伯益“拒绝”一番以后,大禹就顺水推舟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就同原始社会一样,被扫到了历史的垃圾堆。“世袭制”带来的封妻荫子的好处令后世的历代君主如获至宝,奉若圣典。
在夏商之时,“兄终弟及”的继承现象还很常见,随着西周宗法制度的建立,“立嫡长”成为了王位继承的主流,也就是说,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最有资格继承王位。但是,随着王位的历代相传,难保不会出现一两位天生呆痴或品质恶劣的国君,那么,他们在王位的继承上,为什么仍然要“立嫡以长不以贤”呢?是不是“立贤”更有利用国家发展呢?
嫡长子背后的势力不可小觑
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但是一定是正妻(王后)的儿子。几乎每一个国君正妻(王后)的背后都有一个显赫的家族,甚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还会影响国君的废立和国家的存亡。比如,西周最后一位国君周幽王,就是因为宠爱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褒姒,不仅将申侯之女的王后之位废黜改立褒姒为王位,还将姬宜臼的太子之位废黜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最终引发了申侯联合犬戎部落攻打镐京。随着周幽王身死骊山,西周灭亡,周王室残存的那点权威也跌落了神坛。
姬宜臼(即周平王)之所以能够以废太子的身份重新夺得了王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作为嫡长子背后强大的实力,而这种实力恰恰是褒姒及其子伯服所欠缺的,要知道,褒姒是被当作战利品被褒国送给周幽王抵罪的,说白了,其身份比奴隶还低。所以,褒姒不仅在难以在褒国得到支持,就连在西周王室内部,她也能难得到众朝臣的支持与认可。
所以,嫡长子有生具来的那种实力、能力、天赋是其他庶子所不具备的,继承王位后更容易快速稳定朝政。
“立贤”的标准不容易制定
从国家治理层面,“立贤”当然是最好的,但是,“立贤”的标准却不容易制定。每一个人的心中,对“贤”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契丹耶律阿保机死后,太子耶律倍因为温文尔雅,崇尚中原文化,不恋草原骑射,反而在其母亲述律平的强烈干预之下,失去了王位的继承权,而相貌威武、娴于骑射的次子耶律德光获得了继承权。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原王朝,耶律倍却是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君主。
同样,如果以“立贤”为选择王位继承人的标准,那些心机深沉之辈就会在世人面前表示出“仁爱”、“至孝”、“忠心”的一面,有朝一日夺得了大权后,其本性也就显露出来了。要知道,连王莽懂得“谦恭未篡时”,何况这些皇子们呢?试想,皇帝的儿子们表面都温文尔雅,私底下却相互勾心斗角,相互陷害,清除障碍,绝对不是皇帝想看到的,也给国家埋下了动荡的隐患。
以“嫡长”为选择王位继承人的标准时,皇帝就可以早早立储君,断绝其他儿子的非分之想;那些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庶子们可以选择当一个护国安邦的将军,也可以选择当一个“享乐王爷”,远离宫廷内斗,平平安安过一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和贤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