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九日,四川邻水小学生扶老人反被讹视频热传,结果反转你怎么看?
老人,小学生,事情九日,四川邻水小学生扶老人反被讹视频热传,结果反转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网络传播的速度飞快,当一种新闻导向兴起时,网民一哄而上,万箭齐发;相关当事人难以抵挡,压力沉重;为回应网民呼声,权威部门有时会立即作出回应。
如前不久的「猥亵男袭胸,见义勇为反被拘」,舆论兴起时,权威部门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释放「见义勇为」人,行拘「猥亵男」人。
如去年底「唐雪反杀案」,这里法院刚传出将延期三月审理,舆论反响声势浩大;检察院马上宣布撤案,「正当防卫」成立。
9月9日,一则「小学生扶老人反被讹」的消息,在某网络平台疯传,引发网友热议。该视频称,小学生扶老人反被讹,幸亏有现场市民作证,老人家属被带回,小学生委屈痛哭,大家纷纷安慰……
紧接着便是网络跟风,人们纷纷站队,指责老人极其家属。有人悲叹,这样下去就没人敢扶老人了;有人替小学生不平,认为家属应该给小学生道歉;也有人直接攻击老人及其家属。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有二个小学生在道路上嬉戏玩耍;一学生推了一把另一个学生,另一学生站立不稳撞倒了一位正在行走中的老太太。
事情发生在四川广安邻水县,鼎屏镇3号附近;时间是9月9日下午16时;廖学生10岁,陈学生10岁,余老太78岁;受学生身体撞击摔倒,造成余老太左桡骨远端骨折。
如果没有这个视频,老人及家属将会遭到网络「正义」「公正」的严厉谴责;如果谁出来为老人说话会被认为帮「坏人」讲话。
人民警察为人民,警察即时公布真相,为老人免去了被「冤枉」的委屈;倘如延迟或没办法澄清真相,试想一下,老人及家属将会受到怎样的「暴力」?
你认为舆论的呼声该如何回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网络上很多热门事件都出现过反转,所以现在看待问题都需要等待官方发布调查信息。
当初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一开始都传言是小车违规变道导致公交车坠江,一时间舆论哗然,开始攻击辱骂小车,但后来关键证据都曝光出来,原来是乘客抢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
还有一个事件是男司机别停一位女司机,把女司机直接从车上拽出来爆打,手拽脚踢,从原视频看到,任何人都义愤填膺,都说要严惩如此暴力的男司机,可最后调查结果出来,舆论就出现了反转,原来车上监控显示,女司机多次故意别了男司机,最后导致男司机车内一小孩受急刹车影响大哭,男司机实在控制不住了,别停对方进行殴打。后期舆论就开始倾向打人的男司机。
最近粉笔CEO张小龙酒后视频大骂节目组和嘉宾沈梦辰,瞬间就在网络火了,不过今天9月14日又马上出来道歉,看来事情再次出现反转,等待后续。
网络事件反转多,网名需要擦亮眼,不要被舆论牵着鼻子走,重大事件需要关注官方正式报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得不说,监控是个好东西,它虽面无表情,沉默不语,但绝对忠实于真相——还好有它!
小学生扶起跌倒的老人,老人向小学生家长索赔,故事似乎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熟悉的“情节”——坏人变老了,又在反噬了。但事实却打脸了,确实是小学生撞倒了老人。
当真相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时候,无数义愤填膺的人们已经将自以为是的“正义“的子弹射向那位无辜的老人,又一次找到了“坏人变老了的”例证,又一次感慨江河不老世风日下。
真正应该受到谴责的应当是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视频的拍摄者和发布者。
这起网络反转事件,我有三点想法。
1、自媒体报道社会事件时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视真实为生命。
真实性本应该是新闻从业者的底线,自然也适用于自媒体作者。但遗憾的是,在自媒体如过江之鲫般稠密时,相当多的自媒体已经失去了这一底线,甚至赤膊上阵,为了点流量不惜捏造事实,博人眼球。
显而易见,小学生把老人撞到了,将老人扶起来,是做人的基本良知,本身是没有新闻性的,缺少轰动效应,如果别有用心的将事实改为“小学生扶起老人反被讹诈”,就会一下子点燃社会群众敏感的神经,自然会取得裂变般的传播效果。
自媒体作者必须得有自律意识,牢记“真实是报道的生命线”,心里要敬畏游戏规则,而不是将事实肢解为我所用,甚至颠倒是非,为了点蝇头小利而欺骗公众。
2、自媒体平台应当加大对这类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这类自媒体的“作恶”成本非常低,不少平台对这类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没有什么处罚措施,而传讹者的目的已然达到,不仅有了流量和收益,而且还扩大了帐号知名度。
前些天,某平台不再允许个人自媒体参与报道时政社会新闻类事件,目的就是打击一些不良自媒体的不端行为。
希望平台能加大对这类帐号的打击力度,追究创作者文责,让平台真正回归理性,海晏河清。
3、建议平台控制好此类事件报道的发文节奏。
在官方事件真相通告没有出来,平台应当加强对此类敏感话题的管控,不要再让这种子虚乌有的消息在网上大行其道。
坦率地说,这种负面新闻看多了,非常不利于社会救死扶伤美德的培养。人们在对这种反咬一口的现象谴责的同时,心里也会积累越来越多的道德焦虑感,慢慢地,很多人的善良和义无反顾会被疑虑和明哲保身代替。
一起网络事件的反转并不可怕,因为毕竟有真相最终为它托底。但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个更为理性和客观的舆论环境,让人们能更快更直接地抵达事情真相。
上一篇:中医说中药大锅汤治愈率95%既然这么厉害那为何还要研发疫苗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