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东汉末年,曹操如何顺利荡平了乌桓部落?
乌桓,冀州,辽西东汉末年,曹操如何顺利荡平了乌桓部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袁熙、袁尚兄弟跑到柳城(今辽宁朝阳市),投奔了辽西乌桓单于蹋顿。蹋顿真挺够意思,不但热情收留无家可归的袁氏兄弟,并且热心的准备帮助其恢复故地。于是二袁与蹋顿联手,频频侵扰边塞,搅得东北境不得安宁。
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安定其东北境,解除南下西进的后顾之忧,遂决定北征乌桓。
曹军诸将对北征乌桓皆持异议,认为不值得为已不足为患的袁氏两个丧家犬而劳师远征;更担心荆州牧刘表乘虚进攻许都,导致曹军腹背受敌,进退维谷。谋士郭嘉则认为,乌桓自恃地处边远而无备,出其不意定可奏捷;况且蹋顿与袁氏交厚,双方联结其势必盛,可就不易制服了;刘表多疑寡断,必不会出兵袭我。曹操甚善郭嘉之言,决意北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谋攻乌桓之初,曹操便于206年先行开凿了平虏渠、泉州渠两条渠道,通漕运,以确保粮草军需供给。
207年夏初,曹操率领张辽、徐晃、张郃等将领及谋士郭嘉踏上北伐征途。大军北进至易县,曹操采纳郭嘉“兵贵神速”的建议,留下辎重,部队轻装疾进。曹军抵达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兵临塞口,准备经滨海道捷径直捣柳城。不巧赶上连绵夏雨,沿海地势低洼,积水漫衍,大军被水潦所阻隔,曹军顿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然吉人天相,率领宗族隐居徐无山(今河北玉田县东北)的奇士田畴出山相助了。田畴是个“地理通”,引导曹军上徐无山,经遵化,从间道循滦河河谷出卢龙塞(在今河北迁安市西北喜峰口附近,是从河北平原通向东北的一条交通要道),经白檀县(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兴州河南岸),历平冈县(平刚,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黑城村古城),穿越鲜卑部落与王庭,历经艰辛,终于接近了攻击目标。八月,曹操率领轻骑兵东指柳城。
距离柳城不到二百里时,乌桓方才闻警。二袁和蹋顿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等,立时率领数万精骑西进拒战。
曹操登上白狼山(即今辽宁喀左县东境小凌河源松岭)观望,敌军突至。居高远眺的曹操发现乌桓军虽众,却阵势不整,突击可以得手。曹操赶忙命张辽为先锋,率领轻骑兵冲击敌阵。乌桓突骑单兵作战能力强,但缺乏战术、战略配合,而且恃众轻敌,故而猝遭突击顿时大乱,蹋顿命丧当场,全军亦随之崩溃,胡、汉投降者二十余万。袁氏兄弟及楼班等率领数千骑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康杀袁熙、袁尚,首级函献曹操。
曹操一战破乌桓,彻底翦除袁氏残余势力,稳定了北方,解除了南攻荆州的后顾之忧。为了增强军事力量,曹操整编乌桓骑兵,组建了威震天下的乌桓名骑,成为曹操东征西讨的生力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但是,袁氏残余势力并未完全消灭,袁绍儿子袁尚、袁熙胁迫幽州、冀州军民10余万投奔乌桓,欲借乌桓之力“复图冀州”。
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安定东北边境,解除南下西进后顾之忧,于是,就派大军征讨乌桓。
公元206年,曹操大军从无终(今天津)出发,东攻乌桓,大军一路开拔到乌桓腹地,乌桓人才发觉,就仓皇迎战。最终,两军在白狼山列阵对峙。
曹操登高远望,发现乌桓军队阵列散乱,就立即命令张辽赶快杀过去。乌桓军队突遭袭击,阵形大乱,乌桓全军崩溃,乌桓及汉民投降曹操的多达20万。
乌桓和袁氏残余势力就逃往辽东,后来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最终,乌桓投降曹操,北方尽归曹操。
为了便于统治,曹操将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部落迁移到幽州、并州、晋阳一带,并从中挑选健壮者编入骑兵部队,“由是三郡乌丸为天下名骑”。三郡乌桓的内迁,不仅增强了曹魏军队的战斗力,也促进了乌桓与汉族的融合,使其由原始社会末期进入封建社会,从游牧经济向农业定居生活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