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东汉末年,曹操如何顺利荡平了乌桓部落?
乌桓,冀州,辽西东汉末年,曹操如何顺利荡平了乌桓部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东汉末年,曹操如何顺利荡平了乌桓部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北定乌桓,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视为一项极具冒险性质的对外军事战争。
乌桓所在地,位于燕山山脉的北部山区一带,曹操想要真正的进攻那些盘踞在高山林立的乌桓部落,其难度我们大抵能够想象。
公元200年-公元207年,这七年的时间里,曹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消化官渡大捷后的胜利果实。
袁绍坐拥的冀、并、青、幽四州,地域广阔,人口巨大,曹操想要一口气吞下压根不可能。
任何一个老牌的革命区,外来势力攻占之后,都存在着复国的梦想。曹操作为外来户,占据四州土地,必然都对当地的利益进行重新分配。
分配的合理或者不合理,都会引发一定的矛盾。
而且从后期的结果来看,曹操占据袁绍大本营冀州邺城后,这种矛盾整整持续了曹操的半生。
一直到汉中大战、关羽北伐,以曹操所在地邺城为核心,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叛乱,这种叛乱几乎层出不穷。
我们看一下曹操如何进行最初的战争红利分配。
打仗这种事情,地盘扎实,才能够踏踏实实的打仗。曹操想要北征乌桓,后方大本营的稳定必然重中之重。
曹操具体怎么做?
这种情况下,冀州作为袁绍的老牌营地,曹操又作为新生势力进入冀州,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弃一些无足轻重的旧臣,拉拢冀州一带的年轻学子。
毕竟,培养一批新人远比重用一批老臣更有价值。
“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脩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生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总而言之就是,大肆兴办教育,让普天之下的学子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曹老板除了老婆不能给你们,但是做官报国的途径我可以大公无私的提供给你们。
为了这些新兴士族集团,他甚至可以开出十车道热烈欢迎他们的加入。
譬如杨修、司马懿这些年轻人。
曹操对于冀州的一些士族老地盘,一部分在拉拢,另一部分则常常处于打压的状态。
你们这帮人老老实实就行,别想着冒头,冒一次揍一次。
曹操的基本盘稳定之后,正式对北方的乌桓发动了进攻。
公元207年,八月。
曹操下令凿通平虏渠、泉州渠,直接贯通到辽西走廊,将冀州各地的粮草直接通过水路运抵如今的山海关一带。
可当时恰逢雨季,紧邻海域的辽西走廊被河滩淤泥和流沙堆积,压根儿无法行走。
最终曹操才无奈选择大军穿行燕山山脉,出其不意的进攻乌桓。
这条路走得又多艰难?
“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
曹操大军哭哈哈的穿行了五百里的山路,距离乌桓的大本营柳城只剩下二百里地。
大军行进时,郭嘉给曹操提了一个建议:
“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所以说,曹操帐下的这群士兵,是没有重型辎重的快速作战部队,这样行军虽然够快,却会损失一定的战斗力。
郭嘉此举很是冒险,试想没有大中型的攻城器械,如何真的顺利抵达柳城,如何攻城?
如何当时的乌桓部落没有在白狼山一带设法拦截,而是婴城而守,曹操又该如何攻城呢?
人肉战吗?
不过,幸运的是,曹老板和郭嘉都赌赢了!
我们看一下曹操当时的行军地形:
这种地形,我们大抵能够想到士兵们行进时有多么的困难,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爬爬山,看看山地行走对人的体力消耗有多大?
两军最终在白狼山一带相遇,注意,这是偶遇,乌桓大军并不是在整整齐齐的码在一块等待曹操,而是他们出兵拦截曹操,曹操已经抵达了这里。
所以说,当时曹操是有准备滴~
曹老板当时其实有点恐惧,是帐下猛将张辽苦口婆心的劝说曹操,不要怂,就是干。
为何曹操会害怕呢?
因为当时曹操弃了辎重行军,这些辎重还慢悠悠的在路上行军,他等还是不等?
乌桓会等吗?
曹操最终登上白狼山,看乌桓大军懒懒散散,还未连阵,遂将所有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张辽。
“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
张辽引兵冲击尚未结好阵营的乌桓大军,瞬间砍得七七八八,乌桓全军溃败。
最终的结局:
“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三郡乌桓于白狼山,平定了乌桓的亲袁势力,彻底消灭袁绍残余力量,稳定了东北部,为日后南下攻取荆州解除后顾之忧。
200年春,冀州牧袁绍南攻曹操,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曹操迎敌,双方展开官渡之战。十月,曹操大破袁绍于官渡(在今河南中牟县城东北),袁绍领着八百骑渡河逃回冀州,自此一蹶不振。202年五月,袁绍因愤郁成疾呕血病故;亲信假称主公遗嘱而拥立其小儿子袁尚嗣位。袁绍长子青州刺史袁谭不服,遂自称车骑将军,出兵同小弟袁尚相攻争位。袁尚兵败,投奔二哥幽州刺史袁熙。袁氏兄弟阋墙,同室操戈,便给了曹操各个击破的良机。205年正月曹操击杀袁谭。旋即袁熙又被部将驱逐,无处容身,只好与弟弟袁尚胁迫幽、冀军民十余万投奔辽西乌桓单于蹋顿,欲借助乌桓力量“复图冀州”。
乌桓亦作乌丸,东胡之一支,西汉时逐步南迁,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东汉初,朝廷安置其入居塞内,分布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及广阳、代、雁门、太原、朔方等郡。乌桓以游牧、狩猎为生,故精于骑射,骁勇善战。入塞而居的十郡乌桓组建了“乌桓突骑”,是一支摧锋陷阵、战力强悍的骑兵冲锋队,颇享盛名。
辽西乌桓居于辽西郡,即今河北迁西、乐亭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以西地区。
时辽西乌桓大人(部首领)为蹋顿。蹋顿有武略威望,被三郡推为大首领,总摄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雄踞北边诸郡,并不断参与汉族军阀之间的争斗。198年冬,冀州的袁绍攻幽州的公孙瓒,蹋顿出兵助袁绍破灭公孙瓒,袁绍尽得幽州之地,封其为乌桓单于,奖赏并拉拢之,以为外援。故蹋顿与袁氏有老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