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稻分蘖后期比主颗小怎么回事?
水稻,稻穗,产量水稻分蘖后期比主颗小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稻是多生分蘖的作物,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四川中迟熟水稻单株分蘖可达30多个,后期的分蘖穗比主穗小是生理自然现象,和植株叶片多少、 积累干物质数量有关。生产上为了获取高产,都是强调 早生快发,利用前期分蘖上林。
本文以成都水稻栽培为例进行总结
图例:早期分蘖叶片多,干物质积累多
水稻分蘖发生的基本规律
水稻生长到第4片叶时,出现第一个分蘖,分蘖的发生符合n-3 的规律,主茎达到3片叶开始第一个分蘖发育,理论上,每一片叶的腋芽都能形成分蘖,主茎产生的分蘖是一次分蘖;当分蘖植株达到3片叶时,产生2次分蘖;在单株栽插的时候,可以产生3次分蘖,多数时候,此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叶片不足的分蘖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积累,穗发育不良,不能成为有效穗上林。
图例:分蘖田间示意图
有专家试验,小麦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可以有100多个分蘖,并且都能抽穗结实。水稻在单株单独栽培的情况下,分蘖发生也是比较多的,今年泸州数到的分蘖最多的单株72根。
水稻产量与分蘖
水稻的产量由亩有效穗、平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构成,分蘖成穗的多少和穗子的大小都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分蘖成穗越大,每穗实粒数才可能更多。在确定的区域、不同的品种,田间的容穗量是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同样的品种,在成都与汉源县,有效穗分别是16万和22万,产量差异也是非常大,同样品种高产栽培,在成都产量是600公斤,在汉源县九襄镇产量900公斤左右。
成都推广的水稻品种叶片在18-19片,能够进行有效分蘖的时间是35天左右,8片左右的叶片。越到后边出现的分蘖,叶片数越少。如何利用前期分蘖上林就是增产的关键点。
图例:有效穗多、有效穗差异不大,更容易获得高产
实际操作中的建议
增加用种量
杂交稻推广初期,由于种子生产不容易,提倡温室两端育秧,节约用种,最极端的做法是剥蘖栽秧,一粒谷分成两株来进行栽培。随着机插秧的普及,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增加用种量成为提升主茎数量,增加前期分蘖的有效手段。
这个可以从成都的机插秧和普通人工栽秧的产量差异可以看出来,同样品种,机插秧比人工插秧产量高50斤以上。主要原因分析,机插秧用种量3斤半,人工秧用种量1斤半,机插秧能保证穴数1.1万,基本苗3.3万左右;人工插秧主要是基本苗不足,哪怕是自己的田,插秧到田中间也会稀很多。
小苗移栽
小苗移栽可以及时返青,前期分蘖可以早发生。成都高产栽培,施氮量12kg/亩为宜,施肥上采用“重底早追”的模式,群体起点构建上采用机插规格为30cm×16cm、机插秧取秧量为2~3苗/穴进行栽插,满足3~4万苗/亩的基本苗。
及时晒田
满足18万的有效穗,田间每株16.36穗就达到标准。当每株苗蘖数16-17个时开始晒田,控制后期无效分蘖的发生。
图例:有效穗多,穗大粒多总是我们的期望
总结:随着水稻的生长,后期发生的分蘖由于生长时间不够,会越来越小;为达到高产目的,可以提高用种量,增加基本苗,提升早期分蘖的数量,利用大穗上林;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上林率,减少养分的损失。
以上为个人根据成都水稻种植总结出来来的观点 ,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有其他话题,请在对话框留言。
喜欢三农知识的朋友,点击上方关注“三农禾本多”,农业知识持续更新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答原创】
第一,温度对分蘖的影响导致分蘖后比主颗粒小。
第二,雨水,比如分蘖期赶上连阴雨天,日照时间不足,会影响分蘖后主颗粒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