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稻分蘖后期比主颗小怎么回事?
水稻,稻穗,产量水稻分蘖后期比主颗小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水稻分蘖后期比主颗小怎么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稻分蘖后期发棵出来的偏棵苗比主棵小,其主要原因还是地力不足,严重缺少氮肥,后期的管理也没有跟上。
目前水稻的发棵期已经过去了,处于第七、八个叶子期间,到七月的中旬吧,水稻普遍进入拔节期和孕穂的开始期,所以在水稻的后期管理上对于发棵末期秧苗小、且发棵少的部分地块要注意以下几点了。
第一,可采取浮皮水浅水促进秧苗尽早发棵,同时撒入每亩地10几斤的尿素,因为尿素可以使肥力长久,不烧苗。同时田块不可上深水,也不能晒田。可以放入浮皮水(地面有水)以保持地温,有效的平衡昼夜温差,以便促进发棵苗的快递生长。这期间可以适当的晒田,在灌入浮皮水,以便土壤中进入氧气,使秧苗根系往下扎,促进壮根壮杆。假如田块里有冒泡、根系发黑、有异味情况是属于缺氧吧,应排水晒田,以便土壤进氧,田块充氧后及时补入新水!
第二,水稻发棵偏棵小,在秧苗7至8叶期施入调节肥,对于长势不怎么的好的田块,苗弱、或者有早穂现象的地块,要提前几天施入氮肥,施肥时要根据水稻的长势,黄、瘦、小可多施入氮肥,同时喷施叶面肥,这样对水稻的提苗,壮苗,壮根抢大苗有很好的作用。
第三,水稻的发棵数够生长的了,要及时的进行晒田,更要赶在其拔节前晒田,标准是地面有轻微湿润时补入新水,以便保证田块不缺氧。
第四,水稻移栽后,大田除草以完成,除草剂没有封住的大草,也只有采用叶面喷施除草了,对于稻郫草,穇草如果不是太多的话,可以采用2甲4氯能够很快的除草。
第五,田块肥力大、遇到天气高温,闷热应提前防治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的发生,稻瘟病和纹枯病很容易造成水稻的倒伏,严重的慎至减产。
建议我们农民朋友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观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为水稻的稳产增产打下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稻分蘖的稻穗比主茎的稻穗稍小一些是很正常的情况,这也是水稻的正常生理表现。但是,如果这种情况的较为明显的话,那就不正常了。而且,能够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也比较多,下边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1、水稻的分蘖。水稻是依靠来获得产量的高产作物,目前黑龙江的寒地稻作区的水稻单产也能达到1000斤/亩以上的水平。而在吉林、辽宁等地由于有效积温的优势,水稻单产平均能保持在1200-1300斤左右的水平。而对水稻产量能够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水稻的分蘖数量。
水稻的分蘖是通过叶片的分化,而生长出的“杈子”。在水稻生长到一定的阶段时,就会在第一片叶分化出第一个分蘖,接着是第二片叶继续分化出第二个分蘖,然后在顺序向上。而且,由于分蘖的分化时间不同,在最终的抽穗时间方面也有一定的差异。主茎,是最先抽穗的;先分化出的分蘖先抽穗,后分化出的分蘖后出穗,这也是为什么水稻抽穗分为始穗期、齐穗期的原因,从始穗期直至齐穗期大概需要5-7天左右的时间。
而且,水稻分蘖的稻穗在穗长和穗粒数方面与主茎相比,多少会有一些差异。但是在养分供给充分、管理措施得当的情况下,从外观上很难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在进行室内考种进行穗部的数据调查的时候才会发现其中的差异。在穗长、穗粒数方面的表现规律也会呈现主茎最长、最多,先分化的分蘖稻穗比主茎差一些,后分化的分蘖稻穗最短、穗粒数最少,但是差异不会太大。
2、分蘖的稻穗明显偏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于这个问题,很可能是分蘖肥用量不足、无效分蘖过多、管理措施不当等因素造成的。
2.1分蘖肥用量不足。水稻不同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有一定的差异,水稻在分蘖阶段主要是对氮、钾两种养分的需求。通常情况下,水稻在移栽之前会施用基肥,移栽之后会适时的施用分蘖肥,满足分蘖盛期对养分的需求。以黑龙江的11-12片叶的寒地水稻为例,利用的是水稻的低位分蘖,一般是利用1-4叶的低位分蘖。而寒地稻作区的水稻分蘖盛期是在7.5叶左右,此时应该分化出3-4个低位分蘖。而这个阶段也是水稻分蘖生长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获得有效的分蘖肥的肥效反应,势必会影响到水稻分蘖内部的生理进程和器官分化强度。由于分蘖与主茎的抽穗期仅仅相差5-7天左右,分蘖肥的用量不足就会对即将进入的生殖生长分化阶段造成一定的养分供给障碍,影响分蘖的幼穗分化,从而造成分蘖的稻穗比主茎稻穗小的情况发生。
2.2无效分蘖过多。水稻是依靠分蘖数量获得产量的作物,但是,不同的水稻品种由于对有效积温的需求、品种的特点以及种植地域的差异,后期的分蘖可能存在不能安全成熟、对产量影响接近于无的情况,我们就将这类分蘖称为“无效分蘖”。还是以寒地稻作区的11-12片叶水稻品种为例,可以利用1-4叶的低位分蘖,如果移栽的早,第5叶的分蘖其实也可以利用。如果第6叶继续分蘖的话,就是无效分蘖了,穗小、穗粒数少、不能安全的成熟,还会因为无效分蘖多影响到其他低位分蘖稻穗的结实率。所以,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通过晒田的方式来控制即将分化的无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的数量。
2.3管理措施不当。对于这一点来讲,其实是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说移栽密度过大、营养生长期间的水分管理措施和病害防治不当造成的分蘖生长强度不足、除草剂施用不当造成的分蘖生长障碍等因素,都会造成水稻分蘖的穗部发育不足,出现穗明显比主茎的稻穗小的情况。而且,这类情况造成的分蘖稻穗小的结果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改善后期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水稻的结实率,以此来保证产量不会大幅的降低。
因此,科学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适宜的移栽密度等,都会对分蘖的稻穗大小、穗粒数、结实率等因素造成直接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