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如何解读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白帝城,江陵,诗人你如何解读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
诗人心里好像在说:哭吧,哭吧,你们哭得越厉害我越高兴,哈哈。
所以这一句,诗人用侧面描写和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行舟之快以及自己得意的心情。
4、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白帝城到江陵,真的会经过一万座山?
我没有数过,相信李白也没有数过。
但是,直觉告诉我不可能,诗人肯定又夸张了。
那么诗人为什么还要再夸张一次?
有两个原因。
(1)为了把上一个夸张说得更完整。
前面说了“千里江陵一日还”,但是大家都不相信啊,对不对?
诗人也知道大家不会相信。
那就再夸张一次:你们看,我很轻松地就过了万重山。
所以日行千里,也不是什么难事。
(2)诗人心情痛快,高兴地不讲道理了。
管它是不是有万重山,你们读者也不要反驳,我是诗人我说了算,我就是认为自己很轻松就过了万重山。
大家看,这已经是不讲道理了。
为什么不讲道理?
心里太痛快了,讲道理已经不足以表达这种感情。
所以这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心里的痛快之情。
5、整首诗脉络梳理
首先,诗人用“彩云间”来正面衬托自己下江陵的喜悦之情;
其次,诗人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
然后,诗人用侧面描写和反衬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得意之情;
结尾,诗人再次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心里的痛快之情。
大家可以看到,这首诗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诗人的写作手法炉火纯青,只用四句话就表达出了浓烈的感情,并且感情一步步递进,让读者读起来酣畅淋漓。
读到这里,您有没有一些收获呢?
欢迎您留言哦。
这就是我对这首诗的解读,谢谢大家!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名诗,全诗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描写出了白帝城的地理位置是在群山环抱的“彩云间”在长江的上游,诗人回望白帝城,形容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而诗人是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了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以距离之远与时间之短作对比。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行“千里”朝发夕至而透露出了李白遇赦的喜悦心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如同回家一样的喜悦。
两岸猿声啼不住;“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顺流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岸的山峰,猿啼声声不止,行舟飞快,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身后之影,这就是李白在出三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感到飞速而过的兴奋。
“轻舟”已过“万重山”;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一个“轻”字。直说船快,没有了意境,“轻”字反映的是快字。过了激流滩险,如今顺流而下,行舟更加轻松,“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宽扩的江面,这时反映历尽了艰险后进入坦途的快感。
最后两句,既描写景色又更是感慨心情,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表面是景,实际是当时李白的一种心境,由感而发。
全诗给人万重山峦,一日千里、朝发夕至,空灵飞动的气势之感,而真正反映出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迸发出的一种激动心情。
据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昔日从九江登游轮逆流而上,过湖北荆州市古称江陵经湖北宜昌过三峡大坝至重庆奉节古称白帝城。
从白帝城到江陵顺江而下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郦道元《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重岩叠障,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如今长江中上游三峡、宜昌矗立二座水利大坝,从此,高山起平湖,天堑变通途。
滚滚长江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刚刚又看了郦道元的《三峡》,我就想到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请大家先看看《三峡》,再来思考一下《早发白帝城》: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再看《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第一想法,李白肯定读过《三峡》这篇文章,而且很有可能受其感发,这首诗写于李白被发往夜郎途中被赦免的时候,可想李白的心情多么愉悦。
特别最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反映了李白重获自由和急欲东归的心情。
上一篇:考虑自己的想法和考虑他人的想法矛盾吗?如何调节或者协调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