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才能在浮躁的社会形势下保持独立思考保持自我?
自己的,都是,社会如何才能在浮躁的社会形势下保持独立思考保持自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行万里路算是一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走过的路越多,看过的风景越多,遇到的人或事越多,也就能分辨出那些书里,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
行万里路也是建立世界观、提升格局的必然途径!一个人内心格局的打开,必须是建立在地理格局打开的前提下,光喊世界观,而没有真的去经历过,那都是纸上谈兵!只有走过世界,才会形成世界观,人生格局才能更上一层楼!
高人之所以是高人,就是读过的书比你多,走过的路比你长,储备库比你大,对人生的探索比你更深刻!总之就是内力深厚!
高人总是站在生命之峰的更高处,看我们就是俯视,比我们看自己更全面,更透彻!
与高人交谈总有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像找了一双智慧的眼睛,站在另一个高度看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得到高人的指点,就像得到老师傅几十年的功力一样,在短时间内飞跃式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人指点,这些都是外因,都是外在的力量,是为了激发我们内在的认知。我们要把这些外在的智慧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就是悟,就是思考,独立思考!是认知,是内因!
人类的进步都是思考的结果!每个人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同流合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己的感受是,先浮躁先任性,吃够了亏受够了罪,反思诸己,翻盘观影,孤独沉寂,以心为镜,用心若镜,最终我们会发现,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皆为心境所现,然后静心学习体悟王阳明先生所讲的“心学”,可以结合王德峰老师的授课内容,细细体会什么是“心即理”,什么是“致良知”,什么是“知行合一”,整个人生学习实践体悟的过程,可以体会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深刻内涵。若能进入“乐之者”的悟道行列,是一件幸福和幸运之事。生命、人生的意义自在其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不过是人在路上的行为过程,其根本目的都是在为各人的所需而运行,人的各异、目标的不同,由认识引发的行为即是个人人生。普通人应跟紧形势,努力容合社会,不要受心灵鸡汤的引响,为自已设置的目标去努力。认识这一点,你就会一切很正常。
上一篇:在施工单位工作,施工图纸看不懂,可以发给别的公司的朋友让他教我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