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才能在浮躁的社会形势下保持独立思考保持自我?
自己的,都是,社会如何才能在浮躁的社会形势下保持独立思考保持自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树立正确的三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只学会了拿起,并没有学会放下。但你学会放下,什么都不能左右你的思想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读书。学会全面看问题分析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我为主,知足常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匠气、俗气、躁气。
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此静气。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涵养静气的过程,就是在追求一种平衡,营造一种和谐,积蓄一种底蕴,成就一种境界。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胸怀静气——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
胸怀静气——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
胸怀静气——才能把握心理健康,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
胸怀静气——才能勇于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赏,低不自抱自弃
养一点静气,我们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养一点静气我们无事平和超越。
自我。不歪不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浩然处世,静气养身,在平凡的生命历程中发掘真我,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静气,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
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细细品味,\"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句子,原是出自晚清风云人物翁同和的一幅对联。
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
而有的人则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一位著名画家说:“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抒”。
但是,在失意和迷茫时细细品味,会豁然开朗的。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修炼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静气决不是柔弱,比如韩信胯下之辱,看客们无不哈哈大笑或为之鸣不平,而韩信却无所谓,这是多么大的气度。
如何做到保持独立思考呢?
我觉得应该先打开接受的大门,吸收外界的输入,然后再甄别实践,去其糟粕,融会贯通,自成一格!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对于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自己去悟,就是独立思考,这是最高境界,但这几者不光是比较关系,更是递进关系,一级一级按着顺序,没有捷径,重在积累。
就像武侠小说中练功一样,身体基础和心理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就去练习大绝招,往往是走火入魔,要么残,要么死!
没有一定的阅历和沉淀,就去请教高人,要么不知所云,要么迷失自我!硬去独立思考的话,结果也往往不得,更甚者误入歧途!
所以要先读书,读书是丰富自我、强大内心最快速有效,而且低成本的方式。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未免功利了一些,但恰如实际的说明了读书有用。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吸收精华,汲取力量!每一本书都是一种思考,读书就把他人的智慧提取出来,放在自己的储备库,读书越多,储备越多。
如果说读万卷书是彳亍前行,那么行万里路就是快马加鞭!
上一篇:在施工单位工作,施工图纸看不懂,可以发给别的公司的朋友让他教我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