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的七岁时就断定人生吗?
孩子,七岁,三岁老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的七岁时就断定人生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侧重于习惯的养成。强调从小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这个问题我也想问,但是我觉得,如果三岁就能看大的话,那些从小被人说你这辈子都没出息的人,怎么最后都逆袭了呢。
孩童时期,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辈子。后天的引导和教育才是真正让一个人成长的真正有用的东西。
就像橡皮泥,它原本的样子都差不多,重要的是,最后我们把它捏成了什么样。
一张白纸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只有作画那个人,看他在上面画的是什么。
《伤仲永》里面的天才,不是最终也报废了吗?
什么天之骄子,都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先来看一下以下这组数据,“小孩出生时脑的重量大约为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第一年也就是1岁时可达成人的50%,2—3岁时脑重可达成人的75%,6—7岁时可达成人的90%,12岁时基本接近成人脑重,20岁时脑重停止增加。”所以可以说三岁开始的学前教育给小孩身心造成的伤害是远大于给小孩带来的益处。“三岁”除了上述数据中提到的脑重已经达到成人的75%,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小孩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而且这时候的自我意识表现是没有受到很多干扰的,是他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所以古人之所以会说“三岁看大”,不是说在小孩三岁的时候去教他什么,而是在小孩三岁的时候作为父母家长,需要耐心细致的去观察小孩日常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孩子自发进行的游戏过程,从中来发掘小孩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然后再根据观察得到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一来才真正能达到帮助小孩更好的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会让小孩自觉自愿的以愉快的心情接受你的引导。而不是现下这种无视小孩本身意愿强制进行的灌输式教育,这只会让小孩感觉反感,心神疲惫,产生逃避心理和出现说谎的雏形。而“七岁”这个年龄的小孩脑重已经是成人的90%,这个时候的小孩已经开始出现简单的逻辑思维,行为处事的时候会注意到规则,考虑到后果,但一般不会考虑为什么要去做,也就是说不会去考虑行为的意向和动机。这个时候是观察一个小孩处事风格最好的时候。举例来说假如这个时候的小孩做事情毛毛糙糙的那说明这个小孩将来行为处事可能也就比较毛糙,假如这个时候的小孩做事情都很缜密小心那说明这个小孩将来可能也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那么当家长观察到这些结果以后就要在平时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有所注意,尽量做到扬长补短,并根据小孩的特性来协助小孩在人生的旅途中选择适合他自己特性发展的道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以小见大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有的是后知后觉,大器晚成。有的初期优秀,后面颓废。不可一概而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可以。
7岁是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性格的。
性格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占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时候社会比较单一,外部影响因素比较小,可能性格占绝对决定性。
现在就不行了,社会环境太复杂,影响因素太多。人都变得太善变了。即便是看到性格,也可能成为不一样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七岁之前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但是,这句话本身的价值和重点不在此。在于强调幼年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尤其是性格和习惯的形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