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哪句《红楼梦》中的话让你泪流满面?
宝玉,红楼梦,他的哪句《红楼梦》中的话让你泪流满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一,甄士隐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他“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这很像《儒林外史》第一回出现的隐士王冕,隐含着作者的志趣与追求。
第二,甄士隐急人救困,听到贾雨村有困难,“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资助贾雨村入京参加科考。
第三,甄士隐疼爱女儿,在重男轻女的社会里,难能可贵。“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发自内心的喜欢,见之于行动,抱着孩子,逗玩,外出游逛。不像贾政,一脸森然,拒人千里之外,连宝玉都要避着走,深怕一不小心遇到父亲,父亲可能出现的地方都要“敬而远之”。
【甄士隐的遭遇】
但甄士隐一出现,他的境遇每况愈下:
1.女儿失踪。
元霄佳节,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后来因要小解,他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等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英莲已经失踪。他寻找了半夜没找到,第二天就畏罪潜逃了。女儿从此失踪。
这给甄士隐夫妇带来致命的打击,原书写道:
“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2.家道沦落。
由于“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导致这条街起火,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场了”。
没有伤着性命,已是万幸,但家产荡尽,住所没了。想要“观花修竹”,也是不能,只得去田庄安身。
谁知,那里的日子也不好过,一则因年荒水旱不收,导致鼠盗蜂起,加以官兵剿捕,弄得人心惶惶,朝不虑夕。所以只得将田庄卖了,投奔岳丈家。
3.寄人篱下。
岳父叫封肃,是个势利而惯于算计的人。一面“半哄半赚”,将甄士隐折变田地未曾用完的银子,骗完;一面又恶语相向,“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
心高气傲的甄士隐沦落到红尘最深处:
女儿失踪,家资荡尽,寄人篱下,忍气吞声,年老无力,悲愤交加,贫病交攻。
【一句话的拯救】
鲁迅曾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甄士隐经历了家庭巨变,切切实实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最难受的是:他老了,贫病交加,让他无可奈何,欲哭无泪。
这个时候,疯癫落脱、麻屣鹑衣的跛足道人出现了,他说了最主要的一句话: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你可以说,老头,奋斗吧。像圣地亚哥那样,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你可以说,老头,斗争吧。像某个时代的人们常说的那样:“扫除一切牛鬼蛇神,全无敌!”
但这是理想状态,一则时代不一样,甄士隐没有那样的斗争哲学和进步思想。
二则作为一个隐士一般的存在,甄士隐不是一个有坚强性格和顽强毅力的人。
对于命运的播弄、丈人的欺凌,他只能含辛茹苦,抱屈受辱,委曲求全,忍死偷生。但如果这个时候,醍醐灌顶一般,说出一句话,令人霍然而解,脱然而释,将无量委屈、苦闷、悲怒,一扫而空之,还一个大自在,得一个新天地,那个时候激动和兴奋为何如呢?
看到他的苦和辱,似乎在黑暗之中,茫茫永无出头之日;闻见一句话,日光满天,四壁生辉。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闻得此句,甄士隐豁然开朗,给《好了歌》作了注释,然后“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蒙古王府本石头记》批注道:“一转念间登彼岸。”
【写在最后】
1. 让人泪目的两个因素。
要让人泪目,煮书君以为不仅仅是情的最高点,也是理的升华处,也就是说,是情理的融合和转化处。
有人读《牡丹亭》到“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就情到深处、情不自已,选择自杀以殉,是感受到最深,但非理到极致,甚至可以说,因为理的丧失,所以情便失控。
若理到极致,便是豁然开朗,有大彻大悟之思。读甄士隐的遭遇,可悲可愤可叹可恨,又无能无力无情可诉无理可说,这时候百转千回,情入高点,泪目盈盈,不知何之。忽然一句话,如空中传音,令人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月,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这便是理的极致,是情理的交融和转化。
阅读对人生而言,是一面镜子,也是一场甘霖,是情感的一番宣泄,精神的一次升华,诚如刘勰《文心雕龙》所指出的那样:“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2. “好”与“了”的真切理解。
“一转念间登彼岸”,自然会想到“空”的境界,如《红楼梦》的结局那样“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对一般读者而言,一则做不到摆落世事,高蹈远举,二则如果那样,也歪曲了《红楼梦》的本意。第五回警幻仙子对贾宝玉说: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从今之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红楼梦》的本意,未必叫人看破红尘,出家为僧,本意是追念与悔恨,反思的结果是:该更好地有一番作为,有才“去补天”。
《红楼梦》的主题,其实就是苏轼的词所昭示的那样:“低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番上天入地之后,最后落脚在大地,热爱并执著红尘,以诗意栖息在这大地之上。
结合本题,“好了”最贴近读者的理解,就是:
“了”就是斩断因果链条,“好”就是活个自在和精彩。“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就是“了”,也是“好”,留给读者的是心底的坦荡和内心的清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红楼梦》,入《红楼梦》,这本就是雪芹一生的情事,我最感动的,就是他自评《西江月》的第二首: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曹雪芹一生对自我的终极评价“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可谓贬低自己、嘲讽自己到了极致,他在忏悔,他的一生没有按照世俗的标准让自己的父母满意,但是他依然坚持自我,做他这个古今天下的情痴。
上一篇:我的老公是个同性恋(GAY),我们有孩子了,我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