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被使用最多的战略是哪一条?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之战,战略,华为历史上被使用最多的战略是哪一条?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历史上被使用最多的战略是哪一条?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上被使用最多的战略战术是近代的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其中有一条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还在井冈山秋收起义时期,毛主席就把这一战略运用得出神入化。秋收起义部队人数不多,但经常打胜仗,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对国民党兵各个击破,后快速撤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主席指挥的军队数量上装备上远远不及敌人,但在各个具体的战役上,我军都是以优势兵力对敌人各个击破的。比如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都是光辉战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毛主席的战略思想,由小到大,从农村包围城市,兵民是胜利之本。长征精神发扬光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揭示无穷无尽的发动人民群众力量,是人民军队胜利保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论战略,私以为是: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因为周边的力量(无论国家还是队伍,除非是盟友)总是会有利益冲突的,而自身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为了获取利益、又不被相关利益方群起而攻之,常常采用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战略。
从春秋战国到隋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协约国、轴心国、同盟国到北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从朝鲜战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科索沃战争到海湾战争,无不是这种战略的经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四渡赤水。
这是历史上无出其右、让人惊叹敬佩的绝世谋略。
当时红军与国军,不管是哪一方面都不具备可比性。就像现在的小散户,面对机构投资者一样,两者间的市场影响力是可以说悬殊的。
四渡赤水现在可以看作一次伟大的谋略。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战役,而是一系列运动战中,通过组合不同的并发谋略,从而演绎出一个历史永恒的经典。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
如果说,一渡赤水,是攻其无备,还在常规的战略战术范畴内;那么二渡赤水就是出其不意,很有想象力的一次战役部署。到了三渡赤水,那已经天外飞仙,无迹可寻了。三渡赤水按照现在的小说了些,已经达到“仙法”的层次了。那么再来一个四渡赤水,这神仙都想不到了,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说前无古人,上无神仙,这是无法无天的一次军事行动。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政治、战争谋略,并且很多故事都脍炙人口,代代相传,能够达到四渡赤水这样神奇的绝不会多。
其他让人印象深刻的,比如孙膑的围魏救赵;班超出使西域的声东击西;薛仁贵的瞒天过海;淝水决战的半渡而击;春秋时期的假道伐虢等等,都很值得看,但没有四渡赤水这样,不管是全局性,还是战略性,或者是具体战役上,都达到一个完美统一的高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略思想有很多,比如:围魏救赵,暗度陈仓,远交近攻,大蛇打七寸,兵不厌咋,围点打援,悟空法则搅乱敌人大后方,杀一儆百,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瞒天过海,借刀杀人等等,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历朝历代,战斗大大小小,都有跑这一说法,只有跑的快保持有生力量,才能有卷土重来之时。
什么情况需要用到这点呢?我认为是敌我力量悬殊的时候,不合适硬碰硬,就要跑的快了,筹集够人手杀来才不会吃亏,要不然就会被挨打,说不定就是全军覆灭,毕竟不是每场战争都能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当然这不是叫你做逃兵啊,是真的无可奈何的时候,为了保存实力所做的正确的决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出自这个战略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
不提远的,就近代的战争就应用得很多了,红军被围剿的时候,就是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决策人错估了形势,和敌人硬碰硬,堡垒对堡垒的方式,结果死伤惨重。
后来毛主席上位后,用的就是走为上计,你追我就跑,你来打我我还是跑,你不来我就骚扰你,避重就轻,迷惑敌人,就是不跟你相遇,最终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还是就是抗日的时候了,日本的军队配备特别完善,战斗力强,我方缺少枪支弹药,所以就打游击战,游击战也是走为上计的精髓,专门在大后方偷偷的久不久打一炮就跑,杀点人就溜,让你不知道我在那里,等积累够了就过来给你全歼。
还有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时候和在延安的时候,敌人围剿也是,放弃根据地转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有能力带上百姓的就带,没有的就跟他们说等我回来,为了保护好实力不得不暂时退去,把地盘让给敌方,到养好了就过来揍你。
上一篇:蛋挞是怎么做出来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