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新闻联播的背景音乐为一直不改?有什么讲究?
新闻联播,音乐,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背景音乐为一直不改?有什么讲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新闻联播的背景音乐为一直不改?有什么讲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闻联播的主题曲就叫《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的创作者是作曲家孟卫东于1987年创作的,这首主题背景音乐19秒。1988年3月正式成为新闻联播的主题背景音乐沿用至今一直没有改变。
新闻联播音乐一直没更换个人认为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稳定:新闻联播是国家的一个最主要信息窗口,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安稳与繁华,至今用它是凸现一个国家的稳定。
比如:按时更换音乐会让人感到容易变化,就像一个人一样今天莲花后天牡丹的会让人感到这个人太不稳定了,没安全感。
第二:条件反射:常用这个音乐不否认人都听习惯了,当一听到这个音乐的时候就会知道新闻联播开始了。
比如:我们每天得闹钟或者短信声音,我们设置好了后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开信息了或者好起床了,便于你声音分辨出哪一种音乐。
第三,这首音乐大气,气势澎湃,严肃庄重体现了这个新闻联播的重要性。
以上观点个人所认为,不代表所有人观点,如有不同可发言讨论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新闻联播的背景音乐是古筝名曲《渔歌晚唱》是不可多得的极品音乐 能给人们一种宁静致远。净化心灵的感觉,百听不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名流谱上,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今年四十四岁的孟卫东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作曲家,是一位被乐坛认定为已经形成独特风格却又不会为追求“新潮”而改变自己风格的成熟的作曲家。他的军旅文艺生涯给了他一副健壮的体魄,他说拉弹唱样样在行。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两次专门作曲修炼又给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广的艺术视野。当人们热衷于“火爆”的时候,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责任心从事着先后将曹禺的《雷雨》和巴金的《家》等文学名著改编成大型歌剧的艰苦工作。即便是为亚运会创作的《同一首歌》,它的轰动效应也完全建立在“孟卫东式”的优美悠久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独特基础之上。正是由于这种风格的独特追求欲使得他在完成那首《新闻联播》开始曲的创作任务时能够得心应手、匠心独运。后来他在回顾这次足以载入中国电视音乐史册的创作过程时,是这么坦言当时心中的创作心态的:“首先应当庄重、大度,以保持‘国家级’形象。另外,旋律要优美,格调要清新,色彩要明丽,要有激情,还要给人以美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段十六秒的乐曲,他竟先后写了十几段来反复比较、自我淘选,他希望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国家级”相符。
《新闻联播》开始曲是在孟卫东的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诞生的,人们都说:那间堆满了钢琴、音响、录像机、纸谱和书籍的小房间俨然是一只魔盒,给了他那么多乐思灵感。这里不仅诞生了《新闻联播》开始曲,而且还诞生了许多他为全国少年儿童创作的新童谣,中央电视台的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栏目如《神州风采》、《体育新闻》、《观察与思考》和《早间新闻》等片头曲也都是从这间小房子里飞出的。《伏尔加日记》、《开发大西南》、《血色清晨》等影、视片的音乐也是在这儿诞生的,其中由他创作全片音乐的电影《血色清晨》还在法国得了全球大奖。
孟卫东曾应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的邀请为十二集音乐风光电视片《黄山》创作歌曲,正好我也有一首《连心锁》被收入片中,这样我们就有了以文会友般的结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小时候就一直听,新闻联播的背景音乐长大的,以前有金像女神的,现在没有看到了!为什么不改,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的,因为现在人们都没有看新闻了!看的人也很少。听音乐,怎么可能。科技产品多了!唉!。
上一篇:小孩过两岁了不怎么会说话,老婆老教她说英文,这样教育对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