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兰亭序》真迹在谁的墓葬中?有何依据?
王羲之,真迹,兰亭序《兰亭序》真迹在谁的墓葬中?有何依据?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 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探求其中的奥秘,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兰亭序》被李世民带进了墓里,因为,唐太宗李世民遗诏中要求将《兰亭序》枕在脑袋下面,要永远拥有这件挚爱的宝贝。昭陵(唐太宗陵墓,位于今咸阳市)被合上的那一天,《兰亭序》就作别人间,沉入地底,陪伴李世民度过千年长夜。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兰亭序》真迹埋在昭陵,这是目前真迹去向最主流的说法。
但是,通过下面的分析,您可能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但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各种版本的《兰亭序》都是古代各书法名家的摹本。由唐代书法名家冯承素利用窗户的阳光双钩临摹真迹《兰亭序》而成,是公认最好的《兰亭序》摹本,因其写成是在唐朝“神龙年”,由此又称《神龙本》。
我们来翻开上千年的日历,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卒于公元649年7月10日;而神龙年间为:705年正月—707年九月。众所周知,神龙年间发生了很多大事,正是武则天逐步走向政治舞台的转折,而武则天本人对书画也专研极深,尤其在唐代这个将王羲之推向神坛的年代,各界名流都朝思梦想的能得到王羲之真迹,何况是《兰亭序》这样的极品之作,像武则天这样权利欲望极强的女人,连天下都是她的,当然也包括《兰亭序》真迹了。
通过时间、人物的分析,《兰亭序》真迹在武则天墓里的可能性将远远大于唐太宗李世民墓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是唐太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当然受到历史上很多名人的喜欢。它一直在绍兴平水云门寺珍藏了几百年直到传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徒弟辩才和尚才被唐太宗派人到云门寺来骗走了真迹兰亭集序。云门寺当时是绍兴最有名的寺院了。
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兰亭》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在死前就把这个《兰亭》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让人行骗。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萧翼看见辩才的这个《兰亭》,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兰亭》偷走了。从此,《兰亭》在世界上消失了,据说《兰亭》跟李世民一起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里了。
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候,一个叫温韬的耀州刺史把唐太宗的昭陵打开了,当他打开时候,下令将昭陵里的所有东西都罗列在一本书上,但是如何找也找不到《兰亭》。
今天《兰亭》真的就消失了吗?不,有的学者说了,这个《兰亭》不在别处,就在陕西著名的名胜古迹——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夫妻皇帝合葬陵墓——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里面,很有可能,《兰亭》就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面。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指唐太宗),决不会如常人所想,随随便便把一件自己认为是珍品的书法艺术品藏于暗无天日的地下。后人找不到可能是其收藏极其隐蔽。毕竟太珍贵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永和九年是东晋年号。三月初三上巳节,书圣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位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汇聚在山阴兰亭“修禊”。古人流行“曲水流觞”,将盛酒的觞放在溪中,随波逐流,到谁面前停下,谁便要即兴赋诗饮酒。
那一日,有十一人各作诗两首,十五人各成诗一首,结集便是《兰亭集》。王羲之作序,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作序,天下第一行书由此而生。
如今存世的《兰亭集序》只有摹本,最著名莫过于唐太宗时期的宫廷书法家冯承素的摹本,硬黄纸铺于真迹上,双钩廓填,几无半点差异,犹如后世之照相,又称“神龙本《兰亭集序》”,现藏于故宫。
传说唐太宗留下遗嘱,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收入玉匣陪葬。
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挖开唐太宗的昭陵,在李世民棺椁的东西厢列石床上,发现一个铁匣,藏着无数珍贵书画,却没有发现《兰亭集序》。
传说武则天初入宫侍奉唐太宗时,受到皇帝影响练习王羲之书法。唐太宗问太子李治《兰亭集序》的书法要点,李治张口结舌,武则天暗暗提示,李世民大怒,他说要提三个问题,若是武则天答不出便要拖出去打死。谁想料到,武则天竟然对答如流,举一反三,让唐太宗刮目相看。或许此事也埋下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改嫁给李治的种子。
李治为武则天留下了《兰亭集序》,真迹可能作为随葬品葬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古书说“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郭沫若想挖掘乾陵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兰亭集序》。他认为,若能打开乾陵,价值百倍于万历皇帝的定陵。
1958年,在修复西兰公路时,农民工放炮炸石无意炸出了一个洞口,经过专家调查后,断定是乾陵的墓道口。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听说后,建议立即发掘乾陵,他认为“毫无疑问,里面肯定保存了不少珍贵书籍字画,说不定有武则天的《垂拱集》,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石破天惊,这一定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上一篇:这是什么青铜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