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文里的通假字不该成正确的,还要错着待着?
通假,过程中,错误为什么古文里的通假字不该成正确的,还要错着待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古文里的通假字不该成正确的,还要错着待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通假字虽然不是一个好现象,但也不能随意改动
一是因为不能百分百的保证自己就是对的;
二是原汁原味的古文带有当时的文化背景,能反映作者的想法。
我们最好保证古文的原字原句,然后在下面附上自己的解释看法。也许若干年后会出土发现新的解释呢。
妄加改动会带偏后人的看法,不然的话,别说通假字,直接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全改成白话文通行,岂不更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假字的解释就是说以读音或字型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其实通假字按我个人来看其实就是一种错别字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有很多。
比如我们在这书写字的时候,如果一个汉字重复出现,我们就习惯用一种简写的方式来代替。但是想要表达的意思能够表达出来。
另外一种就是一个人想写一本书,但是想要写的这个字这书的本人不知道,不认识。那么就换成另外一个和本字字型相近,或者读音相同的字来代替。
在有就是写书者本人在这书的过程中感觉原来字型太繁琐,就写了一个简单的字来代替。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文化是有着丰富而且完整的历史传承的。其中很多书记都被后人注释过,改写过。那么在这个流传的过程中,肯定某些书籍的某些字会有不清晰的现象。这样注释的人就按照自己的意思把书籍记录下来。但是当时记录的人也许就把原书的字理解错了。
这样第一个人写错了。那么以后的人肯定会跟着错。另外在往后的流传过程中肯定也会出现曾经已经发生的错误,这样流传的时间越长,错误的机会就越大。我们华夏文化流传了几千年之久,其中的错误可想而知。
另外从古到今,汉字的字体,字型也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前人写书后人不解的情况。导致后人就以自己的理解来读写。
在有一点就是民族的多样化,民族多样化就肯定会有交流,那么在交流过程中肯定也会有错误,不理解等情况出现。那么想要把某样事物传承下去,就只有借助通假的手段。
其实通假并不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完全是在传承的过程中所诞生出来一种错误。这种错误流传的久了反而没有人觉得它是种错误。那么这种错误就成为了正常,甚至成为一种文学表达方式!
上一篇:男朋友家庭条件不好学历不高脾气暴躁但宠我的时候又很宠爱我,人也很浪漫,我到底该不该继续下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