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需要给孩子创造哪些条件,才能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父母,起跑线你认为需要给孩子创造哪些条件,才能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始终觉得,做家长的,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很重要,一个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还有就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这对他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好习惯成就一生!
当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根据小孩的兴趣爱好,适当的参加一些辅导也是必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能给孩子的就是用心陪伴,用爱浇灌!幸福的家庭环境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个伪命题,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就没有起跑线,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他的发展期是不同的。开始发展慢的孩子,不代表以后发展不好,开始发展快的孩子,也不一定代表以后就特别优秀。
在这样思想的主导下,很多的幼小衔接辅导班火爆,提前给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白白地让孩子减少了玩的时间,探索世界的时间。最后,孩子只会书本知识,生活中遇到问题还是个“低能儿”。
有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二年级现象”,就是说进行早期文化知识灌输的孩子,一年级可能会在学习上有优势,但是到了二年级成绩就慢慢下滑。这是因为在入小学之前,家庭和社会对孩子过早地进行了文化知识的灌输,孩子一年级学的很轻松,但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可能就此
忽略。
如果说真有人生的起跑线,家长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健康的身体
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发展的无限可能,幼儿期还是要带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户外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了革命的本钱,其他才有无限可能。不要过早地把孩子束缚在课桌前,让孩子过早的练字,练算术题,枯燥无味,有损健康。
(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要想孩子发展好,一定要有强大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来自于哪里,就是在于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在学前阶段,孩子会对万物保持好奇,作为家长要有耐心,慢慢引导孩子去寻求答案,带孩子探索自然,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也要有途径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三)良好习惯和品质的培养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包括自己为自己服务的意识,东西不乱放,能够收拾自己的物品,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能够不挑食,不乱吃零食。待人有礼貌,懂得一些道理,比如有好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知道一家人吃饭,一定要到齐才开始吃。这些好的习惯和品质尽早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好处。
(四)阅读的习惯
每天都要坚持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知道在一天当中,某个固定的时间就是用来阅读的,阅读结束,可以尝试让孩子复述读到的内容,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口才,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人生没有起跑线,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将成人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让孩子学会思考,并尝试自己去寻求答案,这些才是家长应该关注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济基础,有了经济基础,才可能有资格谈这个,再就是父母的教育理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认为需要给孩子创造哪些条件,才能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知是哪个教育机构提出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多少家长身心疲惫,让多少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早早的厌学,甚至彻底的厌学。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机构抓住商机,各式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五花八门,甚至延伸到1、2岁的孩子,家长紧衣缩食,唯恐自己落后,一个孩子报了几个班。
但到后来,很多孩子虽然起跑很早,但在中途都掉队。
孩子是应该起跑早,但更要注意持久的动力,这个动力不足,再早也没用,甚至有害。
这里需要的是从小培养的责任心,动手能力,感恩心,好的意志品质,好的习惯,而这些,不是在教辅机构学的,而是在家里潜移默化形成的。
一个孩子从小就形成有责任心,感恩心,不怕吃苦的意志品质,稍微大点教给一些学习技巧,在不断体验学习成功,他的学习能力能差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