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为什么废除丞相和宰相,清朝为什么增设内阁大学士一职?
内阁,大学士,皇帝明朝为什么废除丞相和宰相,清朝为什么增设内阁大学士一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明朝为什么废除丞相和宰相,清朝为什么增设内阁大学士一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历史上各个朝代对权力的分配和体制格局的调整,都是为了巩固皇权和有利稳定时局的需要。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封建社会虽然是家天下,但是光靠皇帝一个人累死也不能治国,所以就有大臣。但是大臣也有其利益所在,有自己的家族、朋友、老师、姻亲等等,所追求的封妻荫子就是家族利益的表现。皇帝为了皇家、大臣为了自己家族,可没有什么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所以,当两者之间存在不一致的事就就出现了冲突。也就是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冲突,作为宰相,臣子之首,有的时候代表的是臣子的利益就出现了所谓的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
明朝废除丞相其实是为了臣子没有一个确定的领头人,削弱相权,由皇帝来代理一部分的丞相的职责。但是后期的皇帝发现这样自己忙不过来,只好又变相的恢复了丞相,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大学士已经是实际上了宰相了。
清朝沿袭了明制,也设内阁大学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的废除宰相实际上是朱元璋个人所为,有很大的情绪化,也未必正确。实际上,宰相制垮台后,内阁起来了。一个宰相倒下了,多个无冕宰相站起来了。到了清朝,又设立了内阁大学士,没有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实,实际上都是为了扩大皇权的专断性。从实际效果上看来,可能连唐代的群相制还不如。
明朝的宰相被废很大程度是因为胡惟庸案和淮西勋贵的集体卷入,这就使得皇权的权威性必须要重新树立。废除宰相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因为当时的朱元璋对于自己的执政能力和后代的执政能力有充足的信心,所以他并不需要群臣领袖的丞相在身边进行辅佐。因而,他自己的就接过了丞相的大权,将丞相的职责分配到具体的职能部门。这样一来,国家就不会有核心决策层,只会有顾问团体,决策大权完全在皇帝手中。如此一来,皇权就再也不会面临内部的挑战了。只是到了后期,皇帝无法胜任繁重的工作,才又出现了内阁来分担。不过皇权的专断性还是大大提高。也因此,后来的太监窃取了决策权后就可以立刻权势熏天,独揽朝政。这就是因为皇权的过度膨胀所致。
吴兢在《贞观政要》中写得好:“ 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明朝灭亡就是由于皇权的过度膨胀,文官集团过于僵化导致的。明代有能臣但无贤臣,有良臣,但无重臣,这就使得国家的大政方针根本就不能出错,一旦出错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清朝有鉴于此,以各种大学士逐渐恢复了事实上的宰相。但是由于清朝的特殊身份局限,旗主与旗奴,皇帝与臣的身份限制致使皇权依旧十分强大。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都可以获得满朝的拥戴,对于皇权的威严不敢提出建议和意见,最终也无法逃过败亡的命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明朝初期发生了胡惟庸案,说白了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结果。最终,通过胡惟庸、李善长等人的伏法,明太祖朱元璋取缔了实行数千年之久的丞相制。君主权利在朱元璋这一朝也达到了顶峰。但毕竟皇帝不能所有事都事必躬亲,所以后来建立了内阁制度,内阁对皇帝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日常公务。朱元璋为了监控臣民,设立了锦衣卫,后来又有了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这些人权利很大,为了制衡,明朝的皇帝加强了内阁的权利,形成了文官集团。到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嘉靖、万历、天启等奇葩皇帝,可以几十年不上朝,但仍然能够掌控朝局,可以说这种制衡的作用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你东西厂和文官不管怎么斗,最后都得听皇帝老儿的皇帝是最终拍板儿的人。
清朝的官僚制度是效仿明朝设立的。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清八旗贵族,没有汉族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皇子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当上皇帝的都不简单。清朝是封建社会君主权力最集中的一个朝代,尤其是康雍乾三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这时候设立的内阁,康熙朝叫做上书房,雍正以后叫军机处,里面的官职叫大学士,形同宰相。这些人是帮助皇帝分担政务的,皇帝再勤政,也不可能一个人把活都干完,这些人是皇帝的智囊,没有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但是在有清一朝,没有一个大学士能跳出皇帝的手心,这也是这项制度的妙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到明成祖朱棣时期,始设内阁。不是清朝设内阁
上一篇:人性是丑陋的,为什么只有晚上才显露出来,最后才能看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