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皇帝赐给的免死金牌有什么用?
金牌,丹书铁券,皇帝古代皇帝赐给的免死金牌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武则天晚年时期,为了保障武家不被清算“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之史馆。”《资治通鉴》武则天就是要他们当面保证武家人的安全,同时把担保证据的铁券收进官方馆内,对于设计这样的“双保险”最后还是在其死后,其武姓身居要位的亲戚都被处斩。
武则天
五代时期,武将范延光也被后晋石敬瑭赐予“丹书铁券”,与历史上其他功臣获得“铁券”不同,他得到的原因多少有点奇葩,是因为此前公开造反,后来觉得自己一时冲动,然后就后悔了,于是不断派人向石敬瑭忏悔,石敬瑭也因为长期打不下范延光,最后赦免了范延光的造反,并以“丹书铁券“作为担保的物证。后来其回到河南老家,被与其有旧仇的河南留守杨光远派其子杨承勛将其抓捕,范延光责问杨承勛:“天子赐我铁券,许之不死,何得及此?”杨承勛都没理他这茬,把他绑在马上,走到浮桥时,连人带马推进河里,至于他的那个“免死铁券”想必也付之东流了。
免死铁券
虽然这个类似“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承诺在创制之初便形式大于内容,但是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君臣定制”被保留下来,而且在制作技术和工艺上得到不断完善。随着冶金技术的快速发展,唐朝以后,官方就不再用丹砂进行书写,而是采用镶金的工艺,把券书文字变成金字,以示尊贵和重视程度。
剧照
《水浒传》中的柴进之所以为所欲为,专门收留别人不敢收留的好汉,原因是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后就是全力优待柴荣子孙,并且给他们发了一个“铁券”:“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有了这个保护符,“便杀了朝廷的命官,劫了库府的财物,柴进也敢藏在庄里。”可以说宋朝是“铁券”发挥作用最大的时期,包括对文人不许下手这一政策也得到了全面执行。
赵匡胤
明朝的朱元璋晚年屠杀功臣颇为酷烈,以为他完全走了“兔死狗烹”的老路,其实不然,从一开始,朱元璋实心实意地要与老乡功臣们同享富贵。然而从汉高祖刘邦,唐宋时期,虽然偶有颁赐,但是中间横跨的年代久远,因此许多人已经不知道铁券是怎么制作的了。
最后还是通过寻找到钱镠的后人找到了数百年前的铁券,“形如覆瓦,面刻制词,底刻身及子孙免死数次,质如绿玉,不类凡铁,其字皆用金填。”《万历野获编》就是说,铁券外形像个瓦片,造型很独特,铁质也十分特别,看起来如同绿玉,上面刻着文字,填充黄金,说明受赐给的人和后代免死次数。
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将这项工作看得非常重视,在数次探讨后,他深情的望着臣下呈送上来的大明风格的“铁券”,未尝不从胸口吐出曾经患难相交的诺言。此后明代的铁券一式两份,分为左右二券,严谨程度相当于“虎符”。在朱元璋的参与下,明代设计推出了具有明代特色的铁券:“凡券,左右各一,左藏内府,右给功臣之家。”《明史》这样就是将铁券的保障性大大提高,杜绝了作假,同时官方收藏的另一半给铁券的另一半以巨大的“安全感”。
免死铁券
朱元璋不无 深情地在铁券后边命人刻下自己亲写的文字:“朕观历代有父及其子,兄及其弟,皆为佐运之良臣者,心甚嘉之……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子孙世世承袭”。最后将铁券的意义规定为,除了谋逆不予宽贷外,别的死罪都可以免死,功臣免二次死,子免死一次。朱元璋在刻文最后深情地说:“勤劳以立事,恭俭以保禄位,尚其日慎一日,则富贵永延于世矣。”
影视剧照
此后朱元璋在全面开启诛杀大潮后,许多功臣家的铁券也如同废铁,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和荣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催命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当时皇帝赐给有功之臣的,一种奖赏和允诺也是房地笼络有功之臣的手段。,作用是这个有功之臣,即使日后犯了罪行也可以免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免死金牌”在我们看来就是能够免除自己一死的意思,但是在真正的古代,它其实并没有保命的作用。我觉得免死金牌在古代其实代表的是一种荣誉,真正历史上得到免死金牌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免死金牌最开始出现是在汉朝的时候,由刘邦发给他的手下的,那个时候是被称作“丹书铁券”,并不是我们在电视剧中所看到的一个小令牌。而在汉朝时免死金牌的作用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最多算是一份荣耀,因为得到的都是和刘邦一起打过天下的功臣。
而在五代十国的时候“丹书铁券”才真正有了免除一死的功能,那个时候皇帝觉得与其赏赐一些土地,一些关于金银财宝,还不如赏赐一个铁块还有一个虚无缥缈的保障,虽然给你了“免死金牌”,到你死不死还是皇帝说了算。
古代真的有免死金牌吗?事实证明是有的!在赵匡胤建立大宋后,颁发了一块免死金牌,以此来保证柴氏后人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他说到了,也真正的做到了。柴宗训不再是皇帝,而是做了一个闲散的王爷,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在他死后,赵匡胤举行了全国的“哀悼”,并且进行追封,也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
在《水浒传》中,柴进的日子过得特别滋润,是因为家里有一部“铁卷丹书”。并且很大方的包庇宋江等人,并且扬言到,管他什么官军,都不敢来惹。赵匡胤不仅给了柴氏一块免死金牌,还给了读书人一块。他宣布,不能杀害士大夫以及上书进言的读书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