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那么多人冒名顶替上大学?
冒名顶替,山东,上大学为什么那么多人冒名顶替上大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还是那句话,做人要堂堂正正,想要通过耍小聪明,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一旦被曝光,等待自己的就是前程尽毁!
就如同翟天临论文作弊,毁了自己的演艺之路。
仝卓修改高考档案,也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陈艳平现在被停职了,学历也被注销了。
这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果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最近在教育领域“冒名顶替”可以说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先是山东冠县的陈春秀16年后无意间知道自己当年被冒名顶替,顶替者已经是乡镇办事处工作人员。这件事引爆网络后,接着还是山东又爆出冒名顶替事件。再接着又有媒体报出山东近两年有242人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一个又一个的数据不断震撼着人心,刷新着人们的三观。人们不仅要问,为什么这么多人冒名顶替别人上大学,我觉得1.巨大的利益驱使,名利诱惑,2.制度监管的缺失,3.处罚力度太小。
1.上大学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功成名就是每个人都梦想的事。
有的人通过“寒窗苦读”,而那些比分数线低200多分的人则通过歪门邪路。他们在学习上没本事,在别的方面鬼点子很多。他们完全不顾礼义廉耻,道德价值,做事毫无原则,只求利益。参与冒名顶替事件过程的人,很多都是国家的公务员,在这里我就不分析了,大家都懂得。
2.这么多人“轻而易举”的“冒名顶替”,背后肯定有一条成熟的利益链条。
冒名顶替牵扯的环节很多,不是一人可以完成的,肯定需要“密切配合”,“金钱开路”。
3.冒名顶替关系教育公平,别让“寒门难出贵子”成为现实。
被顶提者陈春秀家里是农民,可以说是纯正的寒门。用她老父亲的话说,“我是个农民,是个怂人,所以他们才敢欺负我”。
4.某些人道德观价值观不正。
在山东另一起冒名顶替事件中,当事人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她的同事竟然说“举报者做的太绝,不同意私了,就算她下来了,你们也上不去。”听听,这是一个人“为人民服务的人”说的话吗?他们这些人把国家制度当成随意“把玩”的“过家家”了吧!
现在为杜绝“冒名顶替”,高考作弊,是有一些相对政策的。
1.学信网。
现在出具学历证明,大多要在学信网上验证。
2.高校的入学考试。
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先进行了入学考试,当时我还纳闷,不是高考刚考过吗?这可能也是为了杜绝“冒名顶替”的发生,入学考试,检测一下你有没有真才实学。
社会要加大此类事件的处罚力度。
1.补齐制度的漏洞,加强监管。
别让一个小乡镇“领导”,或者什么审计局长,就可以操作“这么天大的事”。
2.重点突破,深挖利益链。
像这次爆出的山东近两年有242人冒名顶替,其中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就有135人,这个学校这么多人,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管是制度还是相关人员都要深挖严查。
寒窗苦读十余载,一个轻而易举的“冒名顶替”就改写了人生。“242”不是冰冷的数字,是这背后二百多个家庭,二百多个人的人生。
一个社会是否发达和文明,要从这些关系人们的“小事儿”上看,要从对待弱势群体的“寒门”上看,要从是否有教育公平上看。
任重道远路漫漫,我们要加快“求索”,才能变得强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近“冒名顶替”者如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而出!仅仅是山东省就查出来几百名冒名上大学者。成为全国“冒名顶替”上大学的重灾区。之所以有这么多冒名者,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不发达,交通落后,客观上为冒名顶替者创造了偷梁换柱的便利条件。十几二十年前,通信交通技术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而且网络也没有普及,考生考完后,基本上是被动的在家里等通知!无法查询相关信息!
二,同时,相关部门和环节的当权者徇私舞弊,枉法弄权。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村当年一个贫困生参加完高考后一直在家等通知。他爹爹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有任何关系,每天挑点菜和乡下农货去县城里卖,这一天无意中在街上碰到一个熟人,熟人告诉他他孩子的通知书到了。他一听十分高兴,马上回到学校,再到乡,再到村,原来,本来是应该由学校班主任通知学生去拿或者送到学生家里,但班主任正巧有事又到了在乡上的办事人员,就委托他把通知书带回乡里交给考生,乡办事员交给村支书,村支书喝酒喝多了,晕乎乎的随手丢在抽屉里忘记了……感觉就是在周游列国似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通知书都会消失无踪而且谁也不知道!幸好他最终拿到了通知书顺利上学了。如果当时有当权者故意扣下通知书不发或让别人拿着通知书去报到上学,我们村的这个同学恐怕也不会知道的了。
三,有钱有势者和一部分贪图钱财买卖信息者,二者狼贝为奸,也造成了冒名顶替的现象发生。很早就有买卖学籍和档案信息资料的。到现在应该形成了一条龙似的黑色产业链了。那些家庭贫困,无权无势,学习成绩较好的考生就成了这些人下手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严查买卖学籍档案信息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责任人。还教育一个公平的环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下事有两难,除了读书就是打拳,自古我们中国人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如人生三大喜事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也是排在第一位的!可见读书在古代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也是一样!许多人寒窗苦读多年,为的就是希望自己前途无量,改变一生命运。而且纵观那么多被冒名顶替者,全部都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寒门学子,无论社会如何变迁,读书总是寒门学子们投资最少,却能够用来改变自己前途命运的捷径!但其中的艰辛也是众所周知的,十几年的劳动成果,竟被别人窃取,坐享其成,谁能不恨?不用耗时耗力,花几个钱,找点关系就能得到一个别人奋斗十几年的成就,多省事?如果不被查出,这些有关系的有钱的顶替者还会一劳永逸的享受着国家的好政策,端着国家的铁饭碗!潇洒惬意的生活!不费力就能搏得个好人生,谁不想啊!但是一个本来没有考上大学的人最终通过冒充别人的名字上了大学,这绝对不是靠冒名顶替者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其中肯定涉及到学校、教育部门、招生办等部门一系列工作人员,也肯定也离不开权钱交易、利益勾兑、徇私舞弊等。短短几年,数百人冒名顶替,肯定哪里有漏洞,各个相关部门应该启动调查和追责程序,不仅仅维护当事人的权益,给予当事人以最大限度的补偿,同时也要把当年操纵者绳之于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警醒,彰显出法律的不可侵犯,也只有通过法律的严惩,才能避免更多被冒名顶替者的出现。
上一篇:新高三的孩子一直在家上网课,效果能和在学校一样吗?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