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陕西甘肃山西人很少吃鱼?
吃鱼,地方,山西为什么陕西甘肃山西人很少吃鱼?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陕西甘肃山西人很少吃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吃面食的地方,鱼不好和面搭呀!鱼又不能做臊子,和肉比,贵,刺多,吃面不实惠,所以就少吃鱼了。吃米饭的地方,产鱼,和米饭配,分开吃,下饭,如湖北,四川等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陕甘宁正个大西北干旱少雨,农业靠天吃饭,黄河虽然是母亲河在春天浇地时也断流。魚从那来,水厍也少的可怜,但大西北地区老百姓生活习惯吃牛羊肉,驴肉。西北小米豆类及为丰富,老百姓生活幸福美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晋东南的人基本上不吃鱼,导致山西水库的鱼又大又肥,甚至泛滥成灾。而豫西北的焦作人比较喜欢吃鱼,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搞三线工程建设,很多东北,天津,四川的技术工人在焦作安家落户,东北,四川人喜欢吃鱼。焦作的钓鱼人发现山西这个风水宝地后,每天焦作发往山西的火车,有一节车厢都是焦作的钓鱼大军。在漳泽水库这些钓鱼大军一天一夜的收获最少也在一百多斤以上。面对焦作的钓鱼人,当地人当除只是旁观,后来问焦作人,钓这多鱼干什么?焦作人就一个字:吃。后来,新乡,安阳大批钓鱼人蜂拥山西(因为河南豫北钓的地方太少了)钓。几年后,受河南人的潜移默化,有少数山西人也开始钓鱼,再后来,当地人开始收费,再再后来,山西人开始学吃鱼。现在,河南人很少去山西钓鱼了,一是鱼少了很多,二收费越来越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简单:因为没鱼可吃。不只是鱼,整个海鲜类产品在山陕甘三地都不是桌上常见的美食。
不服的先别急着生气,您请接着往下看:
山陕甘三地都是黄河的流经地,但这三个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大多土地位于黄土高原。
生活在这三地的都知道,黄河在这三片土地上是真的"黄"。由于河水冲击黄土,大量的泥沙被带入黄河水中,也就造成了黄河如今的样子。
鱼的生存条件受水质影响很大。说简单点:越清澈的水鱼生存的越好,相反山陕甘三地的黄河水并不适合鱼类的生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三地本就不多的水源中,鱼的数量也微乎其微。
六七十年代的人对于"吃鱼"这件事想必记忆最为深刻。很多居住在这三地的老人们从小就没吃过鱼,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才开始有吃鱼的可能性。(这里不包括靠近黄河的部分居民,他们还是走一定条件亲自捕鱼和吃鱼的)
除了黄土高原导致泥沙含量增大以外,地理位置也决定了这三片土地能吃到的鱼很少。这三地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势较高。即使鱼流经这里也只是短暂的停留,大量的鱼类最终还是会在地势的影响下流向地势更低的山东等地。
以上两点是造成山陕甘三地吃不上鱼的主要原因。至于为什么很少吃鱼,与习俗和经济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个问题不难理解。西方人经常吃汉堡、披萨,突然让他们吃中餐一定会有不适应,如果让他们吃几十年自然也就习惯了。
回到鱼也一样。本来山陕甘三地的肉类以猪牛羊为主,鱼只是近些年才逐渐走进大众餐桌,将鱼代替原有的饮食习惯显然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
除了习惯问题,经济也决定了这一现状:内地相比于沿海地区的海鲜价格要贵一些,即使内地如今出现大量人工养殖,但多数鱼类的价格依然不能和沿海地区持平。再加上沿海地区经济大多比内地发达,鱼能成为主流也就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完成的。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经济差异决定了鱼没能成为这三地的主流饮食。但在日后经济发展,物流成本降低的情况下,鱼类势必会在这三地人的餐桌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你没去过那些地方,足不出户,见识浅薄,孤陋寡闻,所以不知道那里的人怎样吃鱼的,汉中,安康的水源丰富,水质优那里鱼没有南方鱼的柴油味,吃鱼能把你撑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在陕西山西甘肃多出差过一段时间,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喜欢吃面食了,记得我在这些地方出差的时候,身边不少同事一天三顿多喜欢吃面条,而且不管是粗的刀削面,还是细的手擀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