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等),你最赞成哪种学说?
儒家,墨家,道家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等),你最赞成哪种学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其余六人从渊源上皆属道家分支杨朱学派,这个学派曾经与墨家并称: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杨朱思想核心“贵己”、“尊生”,发展下来,分成《非十二子》中的三派,有学者认为三派具体为:
它嚣、魏牟重生轻利,因偏于“纵情性、安恣睢”,成为杨朱之学的末流,属“纵情派”;
陈仲、史鱿承杨朱“自贵”之旨、“轻爵禄而贱有司”,退隐山林,属杨朱学派“忍情派”
田骈、慎到贵“静因之义”,“因性任物”,“变化应求”,以“因循”为本,是对杨朱之学的精到发展。
其中的慎到、田骈一派,后来 被称为黄老道。
相比墨子与孔子,杨朱这个开山鼻祖连相关系统著作都没能留下,只能在先秦各派的评论中被提到。作为思想学派,杨朱学派这种,或者才称得上是彻底消失。
杨朱学派之所以被肢解的消失了,是因为其核心的“贵己”思想太容易被发展为“自私自利”的那种绝对利己思想。
但“贵己”思想换个名字为“但求长生不老”的“长生”思想,就能绵延不绝了。所以杨朱学派被归类到道家,而且换个马甲实际也被即继承着。
然而,墨家却跟杨朱派不像,他可谓自成一家,甚至完全是墨子一人主导,其后学完全没有明显创新。这从各家的名字就能发现些端倪:
在漢代,即使学术传承相对较少的道家,也称“黄老道”,法家与儒家的相关名人就更是数不胜数。只有墨家,只一个墨子名显后世,所以该学派也因墨子而称墨家。
换句话说,墨家算得上完全没有学术传承,墨子死后,墨家的学术传承就等于断绝了。
之所以如此,并非很多人认为的因为“兼爱”蕴含的平等思想不为统治者接受。因为法家本质上也是追求平等的,如“太子犯法与民同罪”。
道家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是近似于平等思想的。
所以,反对儒家的“仁爱(爱有等差)”,并非墨家断绝传承的根本。“尚贤”及其引申的“尚同”才是墨家的致命所在。
反对儒家式的“仁爱”,并非从墨子开始,也非结束于墨子:
周公问太公何以治齐,曰:“尊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 太公问周公何以治鲁,曰:“尊贤而尚亲。”太公曰:“后寝弱矣。”
姜太公对“尚亲”的反向操作,是“尚功”。论述功劳,自然需要相应的功过条文,所以法家的先声为齐国的管仲(虽然他出生不在齐国),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商鞅的“壹刑”,同样是闪耀着平等思想: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自卿相、 将军以至大夫 、 庶人,有不从王令、 犯国禁、 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所以“兼爱”所蕴含的平等思想,在墨子之前、之后都不鲜见,只是换了个马甲而已。
墨家虽源于反对儒家而创立,但其真正核心,却不是兼爱。甚至,“兼爱”的思想,换个马甲被儒家抄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兼善”、“兼济”,本质与“兼爱”没多少区别。所以“兼爱”只是墨家的一个用词上的特色标签。
墨家真正的核心思想,是达成“兼爱”的方法:即所谓“尚贤”、“尚同”、“节用”为核心的多个主张。
从秩序角度看,“尚贤”是建立秩序,“尚同”是维护秩序,“节用”是加强秩序。
其余的,“天志”“明鬼”大致是辅助“尚贤”建立秩序的。“非攻”“非命”大致是辅助“尚同”维护秩序的。“非乐”“节葬”,明显是“节用”的延伸。
而“尚贤”、“尚同”、“节用”三者中,“尚贤”为根本中的根本。其《尚贤》有: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的这种“尚贤”操作,在本质上,与“丛林法则”其实差别不大。
而墨家实际操作中,举贤者,“圣人”也:
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然则天之所使能者谁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 《周颂》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与天地同常。”——《尚贤》
“圣人”所以举贤者,“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
惟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尚贤》
也正是这种“利百姓以为贤“的思路,墨家在器械创造方面首屈一指。
但问题是,创造力,技术的实用性等等的东西,即使是现代社会,也不是那么容易判别高下的。
所以太史公认为“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篃循”这一看法,虽是没切中墨家体系核心,但“其事不可篃循”的判断,却是正中要害。不具备可操作性,是墨家“举贤”的最大问题。
墨家的首领叫钜子,又称巨子,“巨”字,本义是矩尺(作用相当今角尺)。用于测量方角以及长度的:
“钜”的含义相当于规矩的矩,“钜”之所以加金字旁,估计是强调的是金属矩尺的刚强乃至不朽属性。以此表示首领是“贤者”中最高标杆的意思
首领称“巨子”,正是墨家“举贤”思想的直接体现。某种程度也印证了墨家举贤的不可操作性(除非世世代代都能出个类似墨子那样的大能)。
虽是断绝传承,但如上所述,墨子思想的出发点“兼爱”,却是没有湮灭。《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乃至作为敌对方,儒家的孟子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名言。
其他很多具体观点,其实也有被吸收改造的,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孟子在评论“兼爱非攻”时所说的。
乃至“大同”思想的提出,某种程度也有“尚同”的影子。
若仅是“尚贤”这种理想主义的话,墨家估计还是能够传承的。因为勉强能用的选贤模式,还是能够实现的:类似于科举模式,只要不断的调整细化相关的选贤标准,可堪一用的“选贤”,还是可以实现的。
但“尚贤”加“节用”,那就成了某种自相矛盾的存在了。
这相当于说能力分等级,而享受不分等级。西方有权利义务对等的说法,而尚贤加节用,等于西方说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此外,节用不是现在提的节约资源,而是类似“压抑消费”。这某种程度上是破坏了社会再生产循环。
再退一步,若说“节用”还可以进行改良的话。“天志”“明鬼”、“非攻”“非命”、“非乐”“节葬”这一套思想组合,大致相当于东方版“天主”教,而且是类似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的新教。
这整套思想组合,在否定血缘的基础上,等于否定了家族,乃至否定的华夷(胡汉)之别,最是无国无族不过。
上一篇:深圳四大行之一就职,还是东莞松山湖某小学工作?本人坐标深圳,应届小硕一枚,教育学专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