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们到底怎么了?“缪可馨事件”还要再发生吗?
孩子,老师,也是孩子们到底怎么了?“缪可馨事件”还要再发生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疫情以来,发生了好几起学生自杀事件,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这么脆弱,还没有真正体验人生就放弃性命呢?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们呢?作为家长和老师,怎么才能保护好孩子们的心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孩子稚嫩、热情、向往自由、善于表现、赋予创造,内敛又外向是其主流。
但如今的孩子生活顺遂安逸,父母长辈包容迁就或溺爱,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虚荣心强、抗错能力差,特别自我,故而容易走向极端。
面对今天的孩子,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明白他们的弱项,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廖可馨事件”就会避免或少发生。
一、父母是第一责任人,家庭是培养孩子第一所学校,必须尽早着手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对孩子的文明礼仪、包容豁达、谦让谦虚、自食其力、生活习惯、抗错能力、劳动能力进行系统化引导与培养,千万不要溺爱,更不能包庇怂恿,要有早期教育规划,要全家合力落实及时调整。
二、社会各界要关心儿童的教育与引导。特别是娱乐场所、宣传媒体、影视作品、各级各类平台媒介,要担当责任,不能忽视各自的社会责任,要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学校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主体,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更要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性成长规律,适度开展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情操、意志品质、抗错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尽量让德育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不要以为不是我的孩子就置之不理,每一个人都是局内人。
只有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环境,持之以恒地加以引导规范,我们的孩子是大有可为一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疫情以来,中小学生发生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事不断发生,老师,家长,社会都在思考: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孩子的教育缺失了什么?怎么做才尽可能减少此类事情发生?等等。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现在的孩子:第一,生活的环境比较好,在家大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般待遇。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势。第二,电视,手机一些动画片、游戏中的某些内容,比如死了还能重活过来,血腥,暴力等,对孩子思想上造成对生命的漠视。第三,在家中,顺风顺水惯了,就象温室里的花朵,哪能经得起风吹雨打?针对以上现象要从以下改变:
第一,家庭教育要跟上。作为父母,要把孩子放在家庭合适的位置,该让孩子做的事不能代替,有原则的事不能退让,该拒绝就拒绝。
第二,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家庭,学校都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生命不仅仅属于孩子,还属于父母和爱他(她)的人,生命的失去会给周围的人带来痛苦和伤害。不仅珍爱自己生命,还要关爱他人生命等。
第三,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家庭和学校都要担负起责任。生活的道路坎坎坷坷,不可能是平坦大道。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上,孩子都要有一定承受委屈、失败的能力和一定自我保护和求助的能力等。
孩子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教育与时俱进,适应孩子全面发展需要,孩子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少。
祝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但是可悲的是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于是有一大批小皇帝们把学校当自己家,各种折腾,家长来了只会说,孩子又不听我们的话,我们也说不上,老师们费费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件事我看了一些前因后果,但说实话无法还原真相,在这样的情况下,去责怪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允的。
题主的问题似乎在责怪孩子没有承受能力,但其实并没有切实的描述说孩子到底遭遇了什么。别人的生活总是看上去比较容易,也许只是因为没有机会看到全部。
所以,现在这个状态,只能为一条美好生命的消逝感到可惜,为父母觉得难过,但愿这个世上再没有这样悲伤的事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得不说,缪可馨的这位语文老师,作文批改水平很LOW很粗暴。应该批改出来的常识性错误,没有批改(吴承恩和罗贯中知道了两个人都不会高兴)。而原本写得较为活泼有趣的地方,倒是改得行文呆板而面目可憎。部分摘自百度或原作的话直接粗暴删除,也并无指出哪里不妥需做怎样的修改。
上一篇:为什么有的人念书的时候学习成绩差,成年以后下棋却很厉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