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在幼儿园第一次打人,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和教育?
孩子,家长,打人孩子在幼儿园第一次打人,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和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在幼儿园第一次打人,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和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纠结!幼儿园的小孩子第一次打架如何处理,我想这是好多年轻父母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但这类事情却不可避免会发生,那么我们如何去对待孩子,怎样更好的解决问题,我有几个想法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科学的分析一下孩子的心态。在幼儿园2--3岁的孩子处于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在和小朋友对某个事情产生分歧时,会做出本能的反应,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捍卫自己的主张,那就是肢体冲突~打架,这个时候家长们不可着急上火,更不能草率处理;
其次作为家长的要正确对待。切不可让战争升级,因为我们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靠山,您的态度、语言、表情和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也差不多!“虎父无犬子”“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些老话都充分说明了怎样的父母就会会带出怎样的孩子!
最后要说的是处理孩子大家要换位思考。在孩子心中对打架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定位和概念,只是自然而然,如果父母要上纲上线,必然造成负面影响,我觉得父母何不不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只是引导孩子们互相道歉,握手,拥抱!然后让这件事随风而去!
我想这类小孩子打架的事情,如果作为家长不要去多想,反而就没事!希望不会出行豪橫的父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对于孩子在幼儿园打人。父母首先是要平静心情,不能气呼呼的就去质问孩子。首先家长要搞清楚孩子打人的原因,问清楚为什么要打人。一般来说孩子之间的打闹无非就是争抢玩具物品之类的。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等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了。他自然就会解决了,生活中我们可以以这样的对话形式来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妈妈:你为什么打人呢
孩子:他不给我玩玩具。
妈妈:哦!你也想玩那个玩具。那你是怎么做的呢。
孩子:他不给我玩,我就打了他。
妈妈:哦!你打了他以后呢,他怎么了。
孩子:他就哭了。
妈妈:嗯。那你觉得他当时是什么心情。
孩子:很不高兴,很生气吧!
妈妈:哦!他很生气,那他给你玩了玩具没有。
孩子:没有啊!
妈妈:他没有给你玩玩具啊!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啊!
孩子:他不给我玩玩具,我也很生气啊。
妈妈:哦!你们俩最后都很生气,那能不能想一种别的办法既不打人,又可以玩到玩具的方法呢。而且你们俩都不会生气。
孩子:我可以好好跟他说说,或者求求他带我一起玩。
妈妈:这个主意好,不错。那你觉得他可能会说什么呢
孩子:他肯定说不会。
妈妈:哦!他可能会说不会也有可能说会。还有别的办法吗。
孩子:我可以拿别的玩具跟他交换着玩。
妈妈:这个办法也不错哦!还有吗
孩子:没有了。
这时候父母还可以跟孩子想想其他办法。比如说让孩子看看他在玩什么,提出来我可以帮忙,可以帮助你等等。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打人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要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引导他解决问题。这样下次他才会自己解决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建议是积极干预,正面引导。
孩子打人,是情商水平不高的表现之一,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他还没学会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一、孩子为什么打人?
幼儿园是孩子除家庭外第一个常态化生活的地方,幼儿园的时光,将是孩子情商教育的关键时期。
1、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差。三、四岁的孩子,更多地是感性的表达,还没有理性的概念。一旦出现不满情绪,往往不能加以控制。比如,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极易怒火上头,做出许多极端的事情。孩子的脑回路比较短,在没有理性压制的情况下,情绪的爆发是分分钟的事儿。
2、不会表达自己。有这样一种现象,某个小朋友很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他没有恶意,但就是有个毛病, 爱碰一碰、踢一踢、摸一摸其他小朋友,介词表达自己的喜爱和友好。但很多小朋友就不干了,向家长投诉“那个小朋友老是打我们”。这显然是一种表达方式上的误解。
3、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现在的小朋友,作为家里的掌中宝,长期以来享受着家长的呵护、物质的满足,渐渐变得自私、易怒,不会考虑别人感受,不懂忍让和宽容,不知道什么是共情,跟不用说主动帮助别人了。
4、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上幼儿园之前,父母就应该提前做好功课,慢慢向孩子传输团结、和平相处、乐于助人等理念,教育孩子与人为善。有时候,小孩子作出出格的表现,实际上是在寻求关注,所以,家长一定要多陪伴孩子,给他安全感,让他在陪伴中学会与人相处。
二、家长应该怎么办?
对孩子出现的这一攻击性行为,家长一定要积极干预,正面引导。
1、积极干预。如果孩子表现出羞愧、后悔的举动,家长就不要苛责孩子,如果孩子不以为意,觉得打人不是多大事儿,家长就要让孩子正视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告诉他做错了就要勇于承担后果。家长一定不能逃避,逃避只会让孩子觉得,打人是无所谓的事情,以后纠正起来就更加困难。
2、正面引导。一是要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教会孩子发泄气愤的途径,可以让他大喊一声、可以跟家长诉说、可以和老师倾诉,但就是不能打人。二是重视家庭教育,多陪伴孩子,交给他与人相处的经验。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争取的榜样。要注意与人交流的方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模仿大人的为人处事方法。三是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告诉他什么是共情,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别人也会不愿意。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要多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让他明白,大家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
上一篇:大专有哪些专业毕业出来可以创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