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的小孩子真的脆弱到连儿童文学都看不了了吗?
孩子,儿童文学,内容现在的小孩子真的脆弱到连儿童文学都看不了了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并不是孩子看不了。第一有可能是孩子专注力不够。没有办法让注意力一直在书上。其次孩子读书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只是孩子脆弱到不能读文学作品,而是现在的育儿文学类的作品内容良莠不齐!
首先,儿童文学指的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接受对象主要是儿童,但也包括父母与老师!而儿童自己没有区分书籍的能力,所以父母或老师,必须根据书籍的内容,进行筛选,才可以让孩子阅读!
其次,市面上的图书作品太多太繁杂,儿童文学作品是需要层层的审核才能使用,而有一些图书的内容过度的暴力、迷信或不符合年龄,甚至有很多容易误导孩子的思想的内容,而孩子们想象力有很丰富,而容易身临其境,区分不出来现实与书籍,就容易发生一些事故!显然,文学作品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原则。
最后就是,不是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用到现在,毕竟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回想起我们小时候的一些文学作品非常有趣,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买火柴的小女孩》、《格列佛游记》等等,内容还都历历在目,但是有一些作品里的内容,到现在却有不适宜的地方了,所以也需要调整一些内容!
不过,孩子的脆弱,另一方面可能是家庭过度教养,导致孩子的抗挫能力弱,心灵特别敏感,这却也是每个父母都需要去正确引导和调整的,一方面既要保证筛选科学的、适龄的文学作品,又要不断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必须双管齐下才可以!
我是小洋老师,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关注我,分享更多育儿资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玻璃心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和孩子共同建构出来的!过度保护孩子容易行成这种玻璃心,说白了就是社会性不太健全,孩子太单纯了!所以看儿童文学都受不了,父母多放手,多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情就会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小孩儿从小的行为习惯都是会收到大人影响的,如果你能陪着一起做这件事情的话那肯定是会愿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先讲一个苏东坡的故事吧。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
所以,不在于孩子看什么,更重要的是孩子心里想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几个观点吧:
1,要认识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没有太大必要“锱铢必较”的抠住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而否定一本书,虽说孩子是单纯的,但孩子所处的世界是复杂的,孩子早些通过阅读看到生活中的丑与恶,和孩子从书中体会世界的美与善同样重要!
2,家长要和孩子沟通和引导。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沟通最近看的书的读后感或者让孩子印象深刻的片段,也要告诉孩子基本的道理,教他认识书中的负面东西,让他对世界的复杂性有所认识和心理准备,认识那些负面的东西,避免那些负面的事情在真实生活中的发生。而不是做鸵鸟,对世界的丑恶阴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对新生代的儿童文学持开放态度。我们总说四大名著,那如果拿同样的标准评判,三国演义中的打打杀杀、红楼梦中的卿卿我我、水浒传中的尔虞我诈、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是不是都是负面的内容?是不是要焚书坑儒一样的把这些都打入冷宫?即使如此,但这也并不影响四大名著本身所传达出的深刻思想内核。也正是四大名著本身包含了美丑善恶,才带给读者更宏观、真实和完整的阅读感受。
所以,个人认为还是对孩子多加引导,对书中内容建立正确的认识,而不是让孩子变成温室花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在他们心智不成熟以及在对是非对错没有很好判断力的时候,读一些不好的书确实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是孩子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脆弱”,也由此孩子才需要大人的帮助引导。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