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问一故事,“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道德经,的人,老子一问一故事,“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问一故事,“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包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说,凶暴强横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争强好胜的人最终将碰到敌手。
《道德经》扬扬洒洒五千言,绝大部分都是尊道贵德、修身治国的道理,具有极强的理性。而带有感性的文句并不多,而“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这句话说得是非常狠的!
然而,“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最早出处却不是老子文,而是更古老的铭文,叫《金人铭》,而《金人铭》又完全属于黄帝学说,老子道家思想就是传承发扬了中华先祖黄帝的思想。
其实,老子引用此句目的是为了达到扬善抑恶的教育目的,这句话可谓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他告诉我们:一个人学识再高,技能再好,能力再强,要是没有好的品德品质,只能会成为大恶人。做人要从善,要以善制恶。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而我们所谓的强梁者,其实往往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些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人。
总之老子在人生哲学上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低调、要善良。生活中有句话“要想灭亡必先疯狂”,还有“天狂有雨,人狂有祸”。狂妄而强横的人,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不美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听我故事,然后您回答。
《阅微草堂笔记》载:乡里有一个叫丁一士的人,动作敏捷力气大,兼习技击、跳跃的武术。两三丈的高墙能一纵身就上去,两三丈宽的地方能一下跳过去。我小时曾看到过他表演。他叫我站在一个过厅中,我面朝前面,看见他在前面和我相对而立,我转身向后面,又看见他在后面和我相对而立,这样有七八次。原来他在我转身时,一个跃身就从屋脊上跳过到对面的。
后来他到杜林镇碰见了一个朋友,两人在桥边的酒店中喝酒,喝到高兴处,两人站在河边,朋友说:“你能跳过去么?”他应声跳到河对面,朋友又叫他跳回来,他应声又跳了回来。不料河岸挨近水陡立的地方将要崩塌,已经裂开了一条缝,丁一士没有看见,误踏其上,河岸崩塌了二尺多,丁一士也随之掉到河里,顺流飘走。他不会游泳,虽能从水中跃起几尺高,但只能笔直向上而不能向旁边跳上岸,于是又落入水中。这样跳了许多次,力气用尽,竟然被淹死了。
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有所依仗。依仗钱财多的,最终就会因有钱财而失败;依仗势力大的,最终就会因有势力而失败;依仗有智谋的,最终就会因有智谋而失败;依仗力气大的,最终就会因力气大而失败。这是因为有所依仗后,人就敢于冒险的缘故。
田松岩在栾阳买了一根劳山手杖,自题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斯真阅历之言,可以作为座佑铭。
重日易学评:“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此语出《金人铭》,《道德经》亦有:“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淮南子》之教更明确:“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此语所论正丁一士之流,恃勇逞能,轻则丢人、重则伤命,前贤古哲多所告诫,可不戒乎?(关注-重日易学,阅读深度好文《四句论语行天下》,精彩解析年轻人须终身践行的四句《论语》,期待您的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是嘎狼CR,感谢诚邀,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大概是说,凶暴强横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争强好胜的人最终将碰到敌手。而我们所谓的强梁者,其实往往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那些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老子先生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低调。
民间有句谚语:天狂有雨,人狂有祸。狂妄而强横的人,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很不美好的,而这,正应了老子说的这句话。所以,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低调,低调的人生,往往能顺利保全我们的日子过得顺顺当当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此语出《金人铭》,《道德经》亦有:“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淮南子》之教更明确:“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此语所论正丁一士之流,恃勇逞能,轻则丢人、重则伤命,前贤古哲多所告诫,可不戒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