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一间密室里,只准一个人活着出来,谁会被最先玩死?谁能最后存活出来?
赵匡胤,嬴政,刘彻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一间密室里,只准一个人活着出来,谁会被最先玩死?谁能最后存活出来?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关在一间密室里,只准一个人活着出来,谁会被最先玩死?谁能最后存活出来?请大家发挥想象力。ps:四人武力值相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这四个人的智商,你觉得他们会自相残杀吗?个人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这四个人组成了联盟一起出来,然后向四个方向发展征服世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各个击破 剩者为王#
赵匡胤是职业军人,武功最高,为人还算仁慈,善于攻心术。嬴政个人武功也非等闲之辈,荆轲刺秦王都反被击杀,谋略上善于各个击破,手段高明。李世民善于弓箭,行事果断,六亲不认,可惜现在手无寸铁。刘彻雄才大略,可惜身边无人,武功最差。
为了生存,大家都希望活着,和谐相处没有可能。都是天下豪杰,真命天子,相互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嬴政感到目前对他威胁最大的是赵匡胤,此人军事素质过硬,属于特种兵级别,单凭自己的实力,没有胜算。只有联合刘彻和李世民,首先干掉赵匡胤。
赵匡胤深知嬴政生性残暴,个人武功与他不分伯仲,善于谋略,如临大敌,消灭他把握不是很大,弄得不好两败俱伤,于是李世民和刘彻成了他们各自拉拢的对象。
嬴政对大家说,我们四个人最终只能留下一个,为了公平,我们要么打斗要么抓阄,听天由命。李世民和刘彻感觉打斗一点都没有胜算的把握,都同意抓阄,赵匡胤自认为武功高强,同意打斗。为了抓阄还是打斗,嬴政和刘彻、李世民形成了联盟。赵匡胤压力倍增,想到先下手为强,首先攻击嬴政,不曾想嬴政早有防备,正在双方缠斗不休之时,心生怨恨的刘彻拖住赵匡胤的一条腿,李世民也果断地扭住赵匡胤的一只胳膊,寡不敌众,赵匡胤先行一步,最先开挂。
剩下嬴政、刘彻和李世民,刘彻和李世民深知唇亡齿寒,被迫达成攻守同盟,共同对付强敌嬴政。嬴政好久都不向李世民和刘彻发起进攻,并且他还和刘彻、李世民订立口头协定,彼此都不发动进攻,看谁命长,听天由命。嬴政对刘彻和李世民赌咒发誓,一时间,嬴政和李刘联盟长时间相安无事。某一日,嬴政摔倒在地,咳嗽着对李世民和刘彻说,我老了,我要先你们而去,请你们一样要遵守我们的约定,嬴政要李世民把他扶起来,要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和氏璧交给他,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彻在一旁,非常生气,凭什么和氏璧要留给李世民,于是他和李世民当着嬴政的面大打出手,就在双方都头破血流的时候,嬴政一个鲤鱼打挺,直接干掉了气喘吁吁的刘彻和李世民,就此李刘联盟土崩瓦解。
嬴政卡住他俩的脖子说,你们跟老子斗,还嫩了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我来回复这个问题:
首先,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都是通过武力打江山,统一天下。
其次,他们四个除了武力外,还具有超高的用人之道。懂济世之理,胸怀天下。看待事物问题有过人之处。
最后,我觉得智慧的他们不会互相残杀,而是会组成复仇者联盟,干掉出题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情义无价,分享问题看法。
序言:
把嬴政、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四人假设武力相同,展开生死竞争。谁先死,谁能活到最后,靠的是情商、智商,就看谁最强势(会装)、最能能隐忍(抗压)、最有智谋(狡猾)的比拼,这就不是单纯依靠正常的智商比拼的结果了。
严格地说,这种生死较量,谁如果死要面子当君子,必然先死。
一、谁最强势(会装)。
这四个皇帝,都不是省油的灯,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在历史皇帝上,都是排得上号的人物,先比谁最强势(装),以10分值为最高依次打分:
1.秦始皇嬴政。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打分10分。
2.汉武大帝刘彻。十六岁登基,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首开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打分9分。
3.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八岁登基,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在位二十三年。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积极听取群臣意见,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打分9分。
4.宋太祖赵匡胤。三十三岁登基,宋朝开国皇帝,在位十六年。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上一篇:甲申年(1644)年如果吴三桂不弃关当汉奸放清军入关,中国历史会是怎样的一个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